王世貞是誰?他寫了什麽書?
王世貞寫了《金瓶梅》。寫《金瓶梅》的時候,正宗的文化是儒家經典,其次是歷史和文學。詩歌和散文是文學中的正宗,小說和戲曲都被視為“閑書”。在這樣壹個小說被普遍鄙視,書中男女關系大量存在的時代,作者不署真名也在情理之中。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版本《金瓶梅》是1617年萬歷定思刻本。在這個版本中,有壹個《金瓶梅》的後記,後記第壹句就說,《金瓶梅傳》是世界神廟中的壹個巨大的公寓。明代沈德福的《萬歷野集》,據說是“嘉靖名人所作”。也就是說,蘭是明嘉靖間的“壹個巨人”和“壹個大名人”。圍繞這壹暗示,自明清以來,人們對作者的真實身份進行了種種猜測。明朝有很多可以稱為“大名人”的人。許多著名人物如王士禎、賈三金、屠隆、李開先、徐渭、王等都被許多觀點不壹的研究者列入《金瓶梅》的疑似作者名單。從《金瓶梅》手稿出版到上世紀末,該書作者候選人有53人,能考出名姓的候選人有23人。其中有壹種說法,時間最長,流傳最廣。這種說法始於明代,流傳了400多年。這是王世貞說的。在明朝的記錄中,王世貞是最早擁有《金瓶梅》手稿的人之壹。清代宋其鳳在《四稿》壹書中直接寫道:“我知道四稿是益州先生的生平著作,卻不知道《金瓶梅》這本書也是鐘野先生寫的。”宋奇峰提到的益州先生,就是王世貞。王世貞,江蘇太倉人,明嘉靖至萬歷間著名秀才,字美,號豐州,號益州山,官至刑部尚書。做了大官,做了當時文壇的領袖,應該說王士禛真的達到了“大公”和“大名人”的標準。至於為什麽有人說他寫了《金瓶梅》,要從壹個幾百年來在民間廣為流傳的傳說說起。相傳,王世貞的父親王浣得到了壹幅宋代的《清明上河圖》。因為嚴嵩喜歡收集古董,他聞訊後向王浣要,但王浣不願意給他,於是請人給嚴嵩畫了壹幅贗品。後來,壹個畫匠告訴嚴嵩這幅畫是假的,嚴嵩大怒,於是傷害了王浣。壹心為父報仇的王世貞發現嚴嵩的兒子嚴世蕃喜歡看帶有色情描寫的小說,於是專門為嚴世蕃寫了《金瓶梅》。在把手稿交給嚴世蕃之前,王世貞在每頁的頁腳處沾了少量的砒霜。事情果然不出王力可施振所料,嚴世蕃拿到這本書後愛不釋手,用唾沫壹頁壹頁地翻,當這本書完成時,嚴世蕃也中毒而死。1967年,發生在王世貞家鄉的壹件事,似乎給這個傳說加了壹個註腳。在江蘇省太倉市牌樓鎮牌樓村,壹塊農田在1967年之前是壹座大型陵墓,墓主人是太倉當地的貴族世家王世貞家族。在這個墓地裏,最大的三座墳墓是王浣、王世貞和王世貞的弟弟王世茂的墳墓。1967年,在破除四舊的號召下,當地農民拆除了墓地,挖開了所有的墳墓,平整了土地,準備把它變成農田。因為歷史上有嚴嵩陷害王世貞父親被斬首的說法,所以當地民間壹直流傳著王世貞父親下葬時頭戴金頭的傳說。所以當村民們把棺材從墳墓裏挖出來的時候,每個人都想看看這個傳說是不是真的。在這口打開的棺材裏,村民們真的看到了壹個假人頭。但不是金頭,是石膏之類的東西。人們用鐵耙敲門,但他們打不開。面對這個用什麽東西做成的假腦袋,村民們非常害怕。趁著天黑,壹個勇敢的村民把它扔到了墓地旁邊的河裏。墓地的發現似乎印證了傳說,也似乎印證了王世貞就是《金瓶梅》的作者。那麽,在歷史上,王浣真的是被嚴嵩殺死的嗎?據《明史》記載,王疃為冀遼總督,督諫。1552年,他奉命赴浙江、福建率軍抗擊倭寇,屢戰屢敗。第二年,兵部尚書楊繼繩上書彈劾嚴嵩,卻被誣陷致死。王疃、王世貞父子因支持楊繼繩而與嚴嵩父子結怨。1559年,蒙古安三部大舉進犯京師,嚴嵩趁機誣陷王浣防守不利,王浣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