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背陽關簡介

背陽關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腰陽關穴的別名 5 出處 6 穴名解 7 所屬部位 8 背陽關穴的定位 9 背陽關穴的取法 10 背陽關穴穴位解剖 10.1 層次解剖 10.2 穴區神經、血管 11 背陽關穴的功效與作用 12 背陽關穴主治病證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背陽關穴的配伍 15 文獻摘要 16 背陽關穴研究進展 16.1 鎮痛作用 17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背陽關 1 拼音

bèi yáng guān

2 英文參考

Yāoyángguān GV3 [中國針灸學詞典]

3 概述

背陽關為經穴別名,即腰陽關[1]。見《楊敬齋針灸全書》。

穴位 腰陽關 漢語拼音 Yaoyangguan 羅馬拼音 Yaoyangkuan 美國英譯名 Lumbar Sunny 各

號 中國 GV3 日本 3 法

國 莫蘭特氏 VG3 富耶氏 IVG3 德國 LG3 英國 Gv3 美國 Go3

腰陽關為經穴名(Yāoyángguān GV3)[2][3]。原名陽關[2][2]。出《黃帝內經素問·骨空論》王冰註。近稱腰陽關[2]。別名脊陽關,背陽關[2]。屬督脈[2][3]。腰即腰部,陽為陰之對,關即機關,督脈為陽,穴屬督脈,位於腰部轉動處,如腰之機關,故名腰陽關[3]。腰陽關穴主要用於前陰及腰腿疾患:如月經不調,赤白帶下,功能性子宮出血,睪丸炎,遺精,陽痿,腎下垂,膀胱麻痹,脊髓炎,腰骶痛,坐骨神經痛,下肢痿痹,慢性腸炎,腰骶疼痛,破傷風,麻木不仁,膝腫不可屈伸,帶下,淋濁,便血,痢疾,下腹滿脹,疝氣,下肢麻痹,腰骶神經痛,類風濕病,小兒麻痹,盆腔炎等。

4 腰陽關穴的別名

陽關(《黃帝內經素問·骨空論》王冰註),背陽關(《針灸大全》),脊陽關(《循經考穴編》)。

5 出處

《黃帝內經素問·氣府論》:十六椎下有陽關。

6 穴名解

腰即腰部,陽為陰之對,關即機關,督脈為陽,穴屬督脈,位於腰部轉動處,如腰之機關,故名腰陽關[3]。

陽,指下焦之陽氣。關,機關,關藏,門戶要會之處。本穴是督脈經氣出入之所,穴當腰部之要沖,為下焦關藏元氣之窟宅與腰部運動之機關。本穴兩旁為足太陽之大腸俞,灸陽關可覺火氣直入腹中,分布內臟。即由陽關穴位橫通大腸俞,由大腸俞連及足太陽其他各俞,以通臟腑。由於此項功能,本穴與大腸俞之間有橫絡相連,以為督脈與足太陽經交通之隘道,為腰尻之分的大關節,穴在關元俞上方,相當腹部關元穴上部。關元為元陰元陽交關之處,此穴屬督脈,為元陰元陽之會所,故名陽關,以別於膝之陽關。[4]

7 所屬部位

腰椎[5]

8 背陽關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腰陽關穴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4腰椎棘下凹陷中[6]。

腰陽關穴位於脊柱區,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後正中線上。俯臥取穴[3]。

腰陽關穴位於腰部第四、五腰椎棘突之間,約與髂脊相平處[2]。

腰陽關穴在督脈的位置

腰陽關穴在腰椎的位置

腰陽關穴在腰椎的位置

腰陽關穴在腰椎的位置(肌肉)

腰陽關穴在腰椎的位置(骨骼)

9 背陽關穴的取法

腰陽關位於脊柱區,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後正中線上。俯臥取穴[3]。

俯臥,於後正中線,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約與髂脊相平。

當兩髂脊最高點連線的中點下方凹陷處取穴[7]。

10 背陽關穴穴位解剖

腰陽關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弓間韌帶。淺層主要布有第四腰神經後支的內側支和伴行的動、靜脈。深層有棘間的椎外(後)靜脈叢,第四腰神經後支的分支和第四腰動、靜脈的背側支的分支或屬支。

10.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弓間韌帶[3]。

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8]。

10.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腰神經後支的皮支分布;深層有腰神經後支和腰動脈分布[8]。

布有腰神經後支的內側支和腰動脈後支[2]。

11 背陽關穴的功效與作用

腰陽關有祛寒濕、強腰膝等作用[3]。

腰陽關具有祛寒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督脈貫行於脊中,為“陽脈之海”,諸陽經與其會合,足三陽經皆循行於下肢,腰陽關又位於腰部,故可治療腰骶痛、下肢痿痹[9]。

督脈起於胞中,貫脊屬腎,腎藏精,主生殖,腰陽關又鄰近命門,故可調補腎氣,治療婦科及男性病[9]。

腰陽關位於第4腰椎棘突下,兩側旁開是大腸俞,故可治療大腸病[9]。

腰陽關位於腰部,能利腰膝、祛風濕,多與委中、腎俞、大腸俞配伍治療腰痛[9]。

腰陽關有調腎氣、利腰膝、祛寒濕作用,主治月經不調,遺精,陽痿,腰骶痛,下肢痿痹。中醫認為大腸有燥糞,甚則癥現頭昏,有如癲狂狀者,名曰臟躁。即大腸邪熱由大腸俞橫傳陽關,循督上腦也。不然,大腸為貯糞之器,與腦何關?在治療上刺此穴可愈此癥,是明證也。[4]

12 背陽關穴主治病證

腰陽關穴主要用於前陰及腰腿疾患:如月經不調,赤白帶下,功能性子宮出血,睪丸炎,遺精,陽痿,腎下垂,膀胱麻痹,脊髓炎,腰骶痛,坐骨神經痛,下肢痿痹,慢性腸炎,腰骶疼痛,破傷風,麻木不仁,膝腫不可屈伸,帶下,淋濁,便血,痢疾,下腹滿脹,疝氣,下肢麻痹,腰骶神經痛,類風濕病,小兒麻痹,盆腔炎等。

腰陽關穴主要用於前陰及腰腿疾患:如月經不調、赤白帶下、功能性子宮出血、睪丸炎、遺精、陽痿、腎下垂、膀胱麻痹、脊髓炎、腰骶痛、坐骨神經痛、下肢痿痹及慢性腸炎等[3]。

腰陽關穴主治月經不調、遺精、陽痿、腰骶痛、下肢痿痹[8]。

腰陽關穴主治腰骶疼痛,破傷風,下肢痿痹,麻木不仁,膝腫不可屈伸等;月經不調,帶下,遺精,陽痿,淋濁;便血,痢疾,下腹滿脹;疝氣[7]。

腰陽關穴主治腰骶痛,月經不調,帶下,遺精,陽痿,下肢麻痹等[2]。

腰陽關穴治腰骶疼痛,下肢萎痹,月經不調,赤白帶下,遺精,陽痿,便血,腰骶神經痛,坐骨神經痛,類風濕病,小兒麻痹,盆腔炎。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壹般直刺0.5~1.0寸[3][2]。

向上微斜刺0.6~1寸[8]。

直刺或斜刺0.5~1寸,局部酸脹,深刺時可有麻電感向兩下肢放散[7]。

13.2 灸法

可灸[3][7][8]。

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2]。

14 背陽關穴的配伍

腰陽關穴多與委中、腎俞、大腸俞配伍治療腰痛[7]。

腰陽關穴配次髎、中髎、關元、中極、曲骨治療膀胱麻痹[3]。

腰陽關配命門、懸樞、有行氣通經、溫陽散寒的作用,主治多發性神經炎。

腰陽關配腎俞、次髎、委中,有溫經散寒,通經活絡的作用,主治寒濕性腰痛、腿痛。

腰陽關配關元、次髎、三陰交,治陽痿、遺精、月經病、帶下[7]。

腰陽關配腎俞、環跳、足三裏、委中,有行氣止痛,溫經散寒的作用,主治坐骨神經痛,下肢痿軟無力。

腰陽關穴配腎俞、環跳、委中、足三裏治坐骨神經痛[3]。

腰陽關配腎俞、環跳、次髎、委中,治腰腿痛、下肢痿痹[7]。

15 文獻摘要

《針灸大成》:主膝外不可屈伸,風痹不仁,筋攣不行。

《循經考穴編》:主勞損腰胯痛,遺精,白濁,婦人月病,帶下。

《針灸聚英》:十六椎節下間,坐取之。

16 背陽關穴研究進展 16.1 鎮痛作用

大多數研究認為,針刺腰陽關有很好的鎮痛作用,用來治療坐骨神經痛及急性腰扭傷有較好的療效[7]。

現代研究證實,電針腰陽關所產生的鎮痛作用,以神經生化觀察,主要是通過激發下行抑制,對痛覺沖動在脊髓內的傳遞進行控制和影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