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隨新風辭舊歲 猴攜正氣報新春(組圖))
馬勺臉譜 制作/李繼友
民間玩具
麻絨猴
猴戲 制作/楊誌忠
鬃人 制作/白大成
許涿
猴年即將來臨,可愛的猴子成為最討喜的觀賞對象。連續20年個人制作生肖掛歷的《人民日報》海外版老美編許涿老師今年又出手了,這本猴年掛歷展示了許多聰明伶俐、無憂無慮、福壽好運的猴形象。我們特邀許涿老師講述掛歷制作幕後的有趣故事,呈現給老少讀者,願朋友們猴年吉祥,永壽安康。
1997年是農歷丁醜牛年,我從與牛有關的文物和民間美術中選出經典作品,編輯設計成了壹本大16開的掛歷,反響很好。自此在各方面的關心推動下,我堅持每年編壹本,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第壹輪經過12年,又開始做第二輪,第二輪也已經做了8年。如今,20年過去,翻看這20本掛歷,當年為這些掛歷所做的壹件件工作仍歷歷在目。年年看到大家壹如既往地期盼,我心裏真是說不出的喜悅。
掛歷不大,卻凝聚著很多人的情感和付出,呈現出古今無數藝術家的才智。每年的掛歷從搜集作品到編印出來,要用壹年的工夫。件件作品得來不易,背後有很多令人回味的故事。
把所有的“猴”字集中起來
就拿今年的猴年掛歷來說,去年春節壹過,我就開始找“猴”。猴與人類在體型、動作及智慧方面非常相近,生性好動,機靈可愛,自古以來,是人類很好的朋友。在民間傳說故事中,常見人猴之間的妙文趣事。比如猴子愛吃桃,故在12生肖中,古人將它視為幸福長壽的象征。
本以為以猴為題材的作品壹定很多,但找起來卻並不容易。因為2004年已經做過壹本猴年掛歷,很多歷代有關猴在文物中的經典作品已經用過。好在猴與人關系親密,所以在民間美術中以猴為題材的藝術作品還是不少。特別是《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是猴掛歷中的重要形象。
為了增強學術性、可讀性、知識性,還增加了壹篇千字左右的文章,每次都是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的專家楊泓研究員撰寫。同樣在每壹月圖下都增加了三百字對作品賞析和作者的介紹,這樣使讀者不僅觀賞到精美的作品,也增長了知識。歷代關於生肖書法的增加也是第二輪掛歷的特點,從《中國書法大字典》中把所有的“猴”字集中起來,使讀者看到了不同年代、不同書法家、不同書體的“猴”。
“背背猴”取諧音,寓意輩輩封侯
封二右上用的是壹幅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宋代絹本設色《猿猴摘果圖頁》的局部,是宋畫中表現猿猴的上品。左上還是用的申沛農的剪紙,這幅《母子情》是申沛農1991年為上上個猴年創作的,與二月份用的那幅都是染色剪紙。猴背上趴著壹只小猴,也是民間美術中經常運用的“背背猴”題材,“背背猴”取其諧音,寓意輩輩封侯,期盼代代升官發財。陜西省群眾藝術館收藏的皮影“美猴王”是我見過的皮影中塑造孫悟空形象的優秀作品。李寸松收藏的上海的面塑孫悟空和河南方城的石猴,都是典型的民間藝人佳作。河南方城的石猴遠近聞名,現在依然有很多人在做。在翻壹本李友友編著的《民間玩具》畫集時,見到北京的《麻絨猴》,既精彩又少見。
右下用的是糖畫《猴抱桃》,是我多年前在成都郫縣拍攝的,寥寥幾筆畫出猴的神采,把糖畫的技巧運用到了極致。說來話長,1983年我還在中國美術館工作,曾為搜集民間美術到了成都郫縣,在文化館外的路邊,拍了做糖畫的老藝人高邦金。當時他做好壹個,就拿過來讓我拍照,這樣拍了十多件就匆忙離開去了下壹個采訪點。
回京後仔細品味這些照片,覺得老先生的作品造型、品位和技藝都高人壹籌。他的很多作品都有漢代畫像的遺風。“筆墨”的濃淡、收放、壹點壹提、快慢動作壹氣呵成,非壹日之功,真是妙不可言。只是後悔當時拍得太少了,不誇張地說,之後幾十年,再也沒有見過比他做得好的。後來我壹直有個願望,總想有機會再去為老先生多拍些照片。二十三年後的2006年,有機會出差到成都。在熱心朋友的幫助下,在郫縣安德鎮老街上找到了這位年已83歲的老藝人,遺憾的是老人的手已經力不從心。好在他的兒女也都做得不錯,常在廟會擺攤獻藝,並能靠這手藝貼補家用。
白大成的鬃人孫悟空占據封面
猴年掛歷總要有壹件毛猴作品。在白大成家的陳列櫃中,見他收藏了很多毛猴名家的作品,這次在封二用的壹幅“毛猴剃頭”是北京毛猴名家計紅貴早年的作品。
在設計第二輪生肖掛歷的封面時,形成了壹個統壹的風格,即都是壹件生肖作品的局部、灰背景,前九年在材質上沒有相同品類,這就給我自己出了壹個難題。在考慮猴年掛歷封面時,我翻閱畫冊,上網搜索,找到了很多有關猴形象的線索。在以往我拍過的作品中,首先就想到了可以用白大成的鬃人《鬧天宮》。
2008年4月,為了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的畫刊上介紹白大成的鬃人藝術,我到白先生家采訪。老先生熱情接待了我,讓我壹出戲壹出戲地拍了很多他的鬃人。白先生還為我演示《鬧天宮》,將鬃人放在銅盤上,用木棍敲打,鬃人便隨著敲擊轉動,很像舞臺上的戲曲角色在武打,十分生動。鬃人盛行於清末民初,老北京人習慣地叫它“盤中戲”。白大成(男,1939年生於北京)19歲拜見“鬃人王”的第二代傳人王漢卿,隨其學藝,把鬃人藝術從瀕臨失傳的邊緣挽救了回來。現在鬃人制作手藝唯白大成壹人繼承,他制作的鬃人保存了濃厚的京劇特點,在題材上也有許多新的開拓。
封面用的這件孫悟空,是上壹個猴年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為文聯春節聯歡會專門邀請白先生創作的大件孫悟空。2008年4月13日,那次在白先生家拍了這件。因為當時帶的背景紙是小張的,這件孫悟空加上兩只翎子,很高(42厘米)。背景紙不夠,回來後又進行了摳圖,換背景。因為當年是整身拍的,頭比較小,如果取局部作封面清晰度就不夠了,所以必須按封面的構圖重新拍攝。
不知道這件作品還在不在,如果送人了或賣了,被哪家收藏了就麻煩了。去年4月份,我給白先生打電話,壹問還在。我趕緊去他家,進門壹看東西就在他家擺著呢,我這心裏壹下子踏實了。我讓白先生抽時間清清上面的灰塵,把頭盔上的珠子修修,清理好了我再來拍。
拿原物壹對照,毛猴大樣不偏色
去年9月,我分幾次帶著燈、架子、背景紙(過去的背景紙年頭多了,有地方破了,也臟了,這次專門買了壹張新的大張漸變背景紙)、相機等到白先生家拍他的大件孫悟空和其他有關猴的作品。那天正趕上還有“旅遊衛視”的幾位年輕人也來拍他的作品,他們在裏邊壹間屋,我在外邊廳裏,白先生同時要應付兩家拍照的人,不辭辛苦,我拍得還比較滿意。
每年定稿之後,我都會到位於北三環馬甸橋西的“聖彩虹彩印中心”將反轉片進行電子分色,將所選用的每壹張圖片,請這裏的專業調圖人員進行調色,以便達到印刷的要求,然後每幅圖再打壹張彩樣。不滿意就再調,重新打樣,直至滿意為止。這次回來,我看封面的打樣總體還算滿意,但對孫悟空臉中的紅色調還是拿不準,是黑多了,還是深了?心裏沒底。好在真東西還在,我想還是再到白先生家去看看。去年11月13日上午,我帶著打樣又壹次來到白先生家,拿過原物壹對照,沒錯,原件的顏色就是這樣,不偏色,這樣我心裏就踏實了。
那天我還帶著文圖設計樣請白先生提提意見,他看後說沒什麽意見,都對。我說:“每年的掛歷封面最重要,封面定了後邊就好辦。這次用您的鬃人作封面效果還真不錯,紅黃色彩很喜慶,孫悟空透著那麽精神。”算起來,為了這猴年掛歷的封面,我從去年4月忙到11月,前後***去了白先生家8次,值了。
刺繡猴作品選自潘家園壹攤位
民間剪紙中表現猴的很多,但若選作掛歷,還得是北京傑出的剪紙藝術家申沛農的作品最合適。他的作品粗獷而秀美,富有民族裝飾趣味且生活氣息濃郁,就像今年這張,選用的是染色的方式,表現壹個猴背著壽桃,中間牡丹花象征著富貴,上方壹只蝙蝠象征有福,整體寓意“福到猴年”,喜慶吉祥。用在農歷春節的正月最合適。申沛農先生壹生創作過很多表現十二生肖的作品,這幅是1991年為第二年猴年創作的壹組猴作品中的壹幅。盡管申先生離開我們十五年了,但他的作品仍然具有無限的生命力,還在給人們以美的享受。
刺繡是民間美術中很重要的品種,很希望能找到壹幅有猴子的好作品。2015年7月,我到潘家園壹位認識了很多年的貴州苗族刺繡收藏家潘玉珍的攤位,現在她的攤上也有壹件同樣圖案的繡衣。
這幅刺繡是苗族舉辦盛大祭祖“牯臟節”時,牯臟頭夫人穿的繡衣後背局部,繡滿了有關苗族生活的紋飾。大樹代表著廣袤的森林,樹中走獸牛馬穿梭、禽鳥昆蟲飛舞。大樹上下攀爬著姿態不壹、生動活潑的五只靈猴,演繹了苗族人民創造富裕生活的歷程。整幅刺繡表達出苗族“萬物有靈,萬物生”的世界觀,在苗繡中是很優秀的作品。我又問了她這件繡衣的作者?潘玉珍認真地在我的本子上寫下“貴州省臺江縣革東鎮五河鄉五岔村潘記吳繡”,並說:“這老太太繡這件衣服時,都八十多歲了,現在已經不在了。”
懷念當年花幾分錢買來的玩具
李寸松先生是著名的民間玩具收藏大家,當年我與他同在中國美術館工作,我常幫他們拍民間美術的藏品,使我對民間美術知識有了比較多的了解。
自1997年至今二十年,年年都會得到老李的全力支持。比如牛年到了,他就把家裏收藏的牛都找出來供我選用、拍照,還如數家珍地講怎麽搜集來的,件件來的都不容易,都有故事。
如今,雖然老李走了5年,可他的老伴、女兒還是熱心給我幫忙。到什麽年,就提前把家裏的藏品壹件件找出來讓我拍。因此,年年在掛歷上都能見到老李用多年心血收集來的民間美術精品,如今很多都已是孤品。他說:“當年在小攤上花幾分錢買來的玩具,今天再想出多少錢也買不到了,老藝人不在了,因不賺錢,後人也不做了。”
去年八月的壹天,李寸松的女兒李友友通知我找好了猴。到她家壹看,還真不少。其中有兩只陜西寶雞的布猴很精彩,過去在畫冊上、展覽上見過類似的作品。我想可以兩只對面拍在壹個畫面上,單獨用壹頁。
拍的時候,發現帽子外沿垂下的壹溜綠顏色的穗兒,把臉擋住了,眼睛也看不見。我就拍了壹張帶穗的,壹張把穗收進去,還是沒有穗的好,眼睛、耳朵、嘴就露出來了。接著拍了他家的石猴、猴玩具、泥彩猴等。
第壹次拍完整理時發現,各類可以耍、活動的猴玩具如果集中在壹起,可以更好地體現猴玩具的特點。於是又和李友友聯系,請她補充找了壹些可以活動的河南盧氏和浚縣用木、竹制作的猴玩具,仔細觀看,件件都是精彩的鄉土藝術。
泥人張出了新品猴娃獻壽
每本掛歷除了有歷代經典名作和常見的民間美術之外,也希望有新的獨家的作品,為此我每年都會想壹些題目邀請藝術家專門為我的掛歷創作。
去年年初在天津鼓樓北街壹家泥人張工作室的商店,見到陳列櫃裏擺著幾件楊誌忠的作品,其中有壹件是壹個孩子背著幾個桃子在跑,很生動。我想可以拿這件作品做做文章,在孩子頭上戴壹個孫悟空的面具,就可以和猴年套上了,背著桃,可以起名《猴娃獻壽》。
新中國建立後,天津市文化局為保護、繼承泥人張的傳統藝術,成立了“泥人張工作室”。為泥人張後人創造了很好的工作條件,同時招收了壹批學員,接受前輩的培養。楊誌忠是第壹批學員中的壹位,他熱愛彩塑藝術,勤奮好學,踏實鉆研,成為泥人張彩塑藝術最優秀的繼承人。
我把在商店拍的照片發給了他,並講了我的想法,請他看看可否重新創作壹件,他看了以後回話說:“沒問題。”幾天後,即出了草圖。過了些日子,泥稿做好了。
去年9月5日,我帶著燈、架子、背景紙、相機到天津他家去拍。壹看,與傳統泥人張風格壹致,人物塑造得很準確,完全是我想象的樣子。楊誌忠為這本掛歷增加了原創的、精彩的、生動的壹頁。
明代皇帝《戲猿圖》尋找不易“馬上封侯”在民間美術對猴的表現中,是很重要的題材。我之前拍的壹對陜西寶雞鳳翔泥彩塑很好。壹大壹小,壹高壹低,對臉擺放,畫面效果不錯。因為是美術館的藏品,我也就沒著急。20年來,美術館是這本掛歷中民間美術的重要來源,年年都會得到他們的大力配合,他們說:“從來就沒有把妳當外人。”真是非常感謝。
認識陜西寶雞的社火臉譜藝術大師李繼友還是我在美術館工作時。因為過去見過李先生做的白猿、孫悟空,去年年初,為猴年籌稿,就自然地想到李繼友的馬勺臉譜。
我問他有沒有表現猿和猴的新馬勺?他說當然有。過了不多日子,他就把新畫出的白猿和孫悟空裝在紙箱中快遞到我家,包裹還沒打開,我就被感動了。因為怕路上損壞,包得裏三層外三層。李先生講,白猿圖是參照當地傳統社火臉譜設計的,臉是倒桃形,腦門畫的壽桃上的頂尖彎過來壹個小疙瘩,這也是本地社火的畫法。
古代表現猿猴的繪畫作品很多。這次用的是明代皇帝朱瞻基作的《戲猿圖》,是歷代畫猿、猴作品中的精品,這是去年年初朋友胡錘向我推薦的。我在網上壹搜,才知道是臺北故宮的藏品。原片是拿不到了,如果找到印得好的畫冊就行。後來在轉琉璃廠時,發現故宮出版社編印的壹本畫冊《故宮畫譜—花鳥卷—猿猴》中有這幅作品,而且印得非常好。我即買了壹本,回來用它掃描,效果很好。
封底剪紙《丙申迎春》依然還是邀請山東濟南的青年剪紙藝術家王雪峰專門創作,這已是他自虎年至今連續7年應邀為我的掛歷創作了。每年我給他打電話後,他都會很快剪好寄來,令我感動的是,他每次都很認真地創作五六幅供我挑選。
“最好的還是妳們這本”
圖文編好後,印刷是掛歷質量最後的關鍵。每次我都是與調圖的技術人員壹起在電腦上把確定用的圖調顏色,並打出數碼樣,直到滿意為止。這是印好掛歷的關鍵環節,版制得好,才談得上下壹步。到了印刷廠,開印時不管是白班還是夜班,我都必須在場。每塊版壹開印,我都要與打出的數碼樣對照,沒問題了才開始往下大批印刷。
壹年又壹年,有了這20本掛歷,有了太多令我感動的故事。很多朋友說,他們從第壹本起,20本都完好地保存著,組成壹套精美的生肖藝術畫冊。很多朋友每到年底,就盼著來年的掛歷,打電話問還有嗎?別忘了我啊!有的說:“每年收到很多年歷、臺歷,但比來比去,最好的還是妳們這本。圖片選得精美,又很實用。”還有的說:“新壹年掛歷收到,很精彩。每年都如此,令人感激。其他掛歷我都不用,只掛妳這壹份。”
在很多朋友家中,墻上的掛歷換了壹本又壹本,陪伴他們過了壹年又壹年。我也因此獲得壹份成就感,心中覺得十分欣慰。如今,我雖然已經離開工作崗位9年了,但編輯制作生肖掛歷仍然是我每年必定要做的壹件大事,成為我生活的壹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