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艾灸養生怎麽樣?

艾灸養生怎麽樣?

1、艾灸的歷史

灸的起源非常神奇。研究表明,原始人用火時,某壹部位的病痛受到火的烘烤而感到舒適,便主動用火燒灼治療更多的病痛,這就是最早的灸。艾草在古時候又叫冰臺。古人在占卦之前,制冰取火,以艾為引。就在這種引天火的儀式氛圍中,巫者從龜甲兆紋與人體的血脈中取得模擬想象,思索中醫的火論與氣論,進而產生了艾灸這種神奇的治療方法。

俗話說,“家有艾火不求醫”。艾灸,這種利用艾絨熏灼體表穴位,來固護陽氣、調節氣血的保健方法,起源於上古時期,古書雲:“凡病,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灸之”,為什麽艾灸在針藥不到時能發揮效果呢?於振中介紹道:“大家都知道,是藥三分毒,古人崇尚用針灸。而灸跟針相比,更具有優勢。這裏的‘針之不到’有兩種解釋,壹是有些病用針效果不好,二是有些部位不能用針深紮。中醫方法各自都有適用範圍和局限,要互相彌補、互相幫襯,才能達到治病救人的效果。”

2、舉例解析艾灸原理

於振中說,中醫講“風、寒、暑、溫、燥、火”六大邪氣,集中表現在秋季的有燥、風、寒。最典型的秋燥,人容易頭暈上火,咽幹口燥。比如鼻幹癥狀,就是由於夏天濕潤舒適,轉為秋冬環境幹燥,人體虛熱引起。“鼻為肺之竅”,秋天容易肺陰不足,應註重養陰清肺。飲食上,可用百合、麥冬、藕等清熱潤燥的食物。而艾灸,灸湧泉穴則是關鍵,中醫講金水相生,肺屬金腎屬水,互相依存。湧泉在腳心,是人體最低的位置,為足少陰腎經的井穴,可滋陰降火安眠,也就能緩解鼻幹癥狀。

灸法溫熱,常治虛性寒性的病,因此灸完也講求飲食上的配合。患者忌諱吃涼的食物、吹風、洗涼水浴、衣著單薄。根據具體病癥下人體肌理的狀態,患者還應忌吃辛辣、腥臊等引熱的食物,避免產生壹些不必要的熱邪。

現代人生活工作壓力大,艾灸也能夠用來治療“未病”。於振中說道:“未病不是沒有病,而是我們常說的亞健康狀態,比如入睡困難、多夢、心煩易怒、睡醒依舊全身疲勞、腰酸腿沒勁、口幹舌燥。這些都是苗頭。這時候就得交由醫生判斷,開穴位的處方來防未病。艾灸容易操作,往往是隔日每個穴位灸10到15分鐘,就能逐漸消除不適。”於振中就常給自己灸三個穴位:腳底的湧泉穴、掌心的勞宮穴和臍下三寸的關元穴。湧泉灸寧神安眠,勞宮灸開竅醒神,關元灸補氣回陽,如此即便正值秋燥,也能寧心安神,清風自來。

3、深度解析艾灸的神奇療效的本質

不打針不吃藥,卻能治療百病,艾灸的神奇療效,到底源自於哪裏?

最為簡單、實用且經濟的艾灸療法,經常體現出它不可思議的神奇效果。

經常接受艾灸的人可能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初次嘗試艾灸時覺得它不會有什麽太大作用,只不過是溫熱舒服壹些而已,但隨著灸治時間不斷延長,妳會驚奇發現,看似不起眼的艾灸,不但把相關主治病癥治愈,且身體的其他不適也會伴隨艾灸而消失了……

中醫所說“三分治,七分養”,是指病人在康復過程中,藥物的治療作用只占百分之三十,而疾病的康復更多依賴於自身調節,也即自我修復過程。這是中醫的根本宗旨,也是醫療的至高層次。

無論妳現在受困於何種疑難雜癥,只要機體的自愈力存在就可重獲健康。自愈力既是天生的,也是可以被激發提高的。就跟人的某些潛質壹樣,需要被激發,自愈力才能充分發揮它的神奇,有效抵抗疾病;反之,棄它於不顧,壹味尋醫問藥追著疾病跑,它就會越來越弱,被放逐於身體的角落……

有沒有壹種方法能夠增強和復原人體原本的自愈能力呢?

答案是肯定的。宋朝太醫竇材在《扁鵲心書》中明確指出:“夫人之真元乃壹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真氣弱則人病,真氣脫則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壹”。中醫幾千年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唯有艾灸這種方法具有增強、提高和復原人體自愈力的能力。

艾草是純陽之物,艾灸時通過皮膚、經絡的能量傳遞與滲透,可驅散寒氣,溫通經脈,氣血痹阻不通的各種疾病癥狀得到緩解和消除。但其本質在於艾灸從內部為身體補充陽氣,滋補脾腎,健腎助脾,培元固本,提高人體自我修復和防禦的自愈力。大量的臨床實踐也佐證了這壹點。

簡而言之,艾灸的實質功用在於其激活人體原本就固有的自愈能力,是其它任何藥物和療法所不具有的作用。

如需關註更多專業辟谷知識及養生之道,

可關註公眾號:羲皇宗道;訂閱號:羲皇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