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
歷史依據:
五胡亂華,指在西晉時期塞外眾多遊牧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陸續建立數個非漢族政權,形成與南方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但事實上五胡是西晉末各亂華胡人的代表,數目遠非五個。
五胡亂華的時間壹般從西晉滅亡(316年)開始算起,壹直到鮮卑北魏統壹北方(439年)。有的學者也稱之為“永嘉之亂”、“中原陸沈”、“中原淪陷”等。這壹時期,歷史學家普遍認為是漢民族的壹場災難。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589年滅陳朝,方使中國結束了300年的動亂和分治。
(有關五胡亂華中五族的相關資料介紹);
1、匈奴:
匈奴是個歷史悠久的北方民族集團,祖居在歐亞大陸的西伯利亞的寒溫帶森林和草原的交界地帶,他們披發左衽。據《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後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中國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漢初稱雄中原以北的強大遊牧民族。
2、鮮卑:
鮮卑族是繼匈奴之後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遊牧民族,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興起於大興安嶺。為魏晉南北朝對中國影響最大的遊牧民族,起源於東胡族,分布在中國北方。秦漢之際,東胡被匈奴冒頓單於打敗,分為兩部。分別退保烏桓山和鮮卑山,均以山名作為族名,形成烏桓族和鮮卑族,受匈奴奴役。所以鮮卑族的風俗習慣同烏桓、匈奴相似。
3、羯:
羯(jié)族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不算太長。在東晉十六國時期建立了後趙政權,是北方遊牧民族匈奴族貴族的奴隸軍隊。匈奴造反的時候,羯人強大,最後消滅了匈奴政權。五胡亂華時期的壹段時間內在中國北方地區稱霸,成為北方遊牧民族政權之壹。
4、羌:
羌族源於古羌,是中國西部的壹個古老的民族,古羌對中國歷史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形成都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民族語言為羌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支,分北部和南部方言。
5、氐:
氐(dī)族是我國歷史上壹個重要的民族。從先秦至南北朝,氐族分布在今甘肅、西藏、青海、四川等省的交界處,大部分集中於隴南地區。
五胡十六國時期,先後建立過仇池、前秦、後涼、成漢等政權,對當時的歷史有重大的影響。南北朝以後氐族逐漸融合於漢族之中。
參考鏈接:百度百科:五胡亂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