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代文學研究方法的基本功和視野

古代文學研究方法的基本功和視野

基本功和眼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基本功

首先,文學是語言的藝術。無論我們是學習的對象,還是我們自己想寫點什麽,都是用文字表達的。所以語言和文字方面的基本功很重要。

第二,校勘,或稱目錄學、版本學、校勘學,是傳統意義上的文獻學。學校教育是壹門學科,是壹種指導我們學習的知識。也就是說,妳的研究從哪裏開始,確定研究方向後從哪裏找文獻,找到後如何考察這些材料的完備性、缺失性、真假性。那麽,這個課程就是教妳具體的方法。

第三,要有更廣的閱讀範圍。千萬不要把自己的閱讀局限在與自己論文相關的範圍內。這是最糟糕的閱讀方式。在研究生階段,我們都主張以後再選課題,而不是壹入學就選。壹旦妳選擇了壹個主題,妳總是閱讀與它相關的書籍。首先,妳應該廣泛閱讀。

第四,要熟悉閱讀,尤其是壹些基礎名著,要下功夫去讀。關於讀書,朱有壹個比喻,他在他的《齋藤優子流派》中,也就是在他與弟子的對話中,兩次提到。他說讀書就像做飯。先要“大火煮”,再要“小火煨”,也就是煮好後要用文火煨,不能壹直用猛火。

眼睛

首先,我們在研究中要有懷疑的眼光。古人說讀書有差距,讀書善於懷疑,就是讀書要能從文字中間看出問題,產生懷疑。

第二,選題的角度。其實選題體現的是壹種問題意識。對於研究生來說,我們的選題是雙重的。除了學術價值,還要註意論文的大小和難度。

第三,普查文獻的視野。要培養壹種盡可能完整、動態地把握整個學術世界的眼光。我們的眼光不要局限在壹個角落,不能只看《文獻評論》和《文學遺產》有沒有發表過這方面的論文,還要看其他所有的期刊和出版物,甚至還要看國外的。

第四,關於視覺的方法。就是解決壹個問題,選擇什麽方法解決。方法用得越多越好,越新越好。方法本身的好壞,主要體現在是否符合研究課題,合適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