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桃科資料顯示,廣州的桃花農歷2月開,南京的3月開,北京就要到4月,平原地區的壹般是3月。
因為桃花是粉色的,極具浪漫氣息,因此桃花在古代有很多雅稱。
從1月至3月為陽春,且為桃花開放的季節,故取名為桃花春。古人三月遊春,此時詩人仕女敞開情懷,互訴衷腸,桃花飄香。
4至6月的桃花,是桃樹結果的時候,名為桃花扇。在古代的戲曲中,孔尚任寫的《桃花扇》說的就是這種桃花。
7至9月是金秋之時,為金當令,故名為桃花刀。
10至12月為冬季,是伏藏之際,是古人享樂的季節。不免飲酒作樂,故名為桃花酒。
中國是桃樹的故鄉。公元前十世紀左右,《詩經·魏風》中就有“園有桃,其實之淆”的句子。《魏風》所指系今日黃河以北以及山西廣大地區,園中種桃,自然是人工栽培的,植桃為園,則表明已有壹定的種植規模。其他古籍如《管子》、《尚書》、《韓非子》、《山海經》、《呂氏春秋》等都有關於桃樹的記載,表明在遠古時期,黃河流域廣大地區都已遍植桃樹。《禮記》中還說當時已把桃列為祭祀神仙的五果(李、梅、杏、棗)之壹。
近代中國考古學家在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了六七千年前的野生桃核。在河南鄭州二裏崗新時期時代遺址中,也發掘出數量極多的野生桃核。特別是在河北槁城縣臺西村商代遺址中發掘出外形完整的兩枚桃核和六枚桃仁,桃核橢圓形,長寬為1.6×1和2×1.2厘米,黑褐色,木質堅硬,表面有皺紋和孔溝,兩側邊緣有縱向的槽棱,頂端尖,基部扁圓形,中央有果柄脫落後的疤痕。桃仁灰白色,橢圓形或長卵形,常10-15毫米,寬8-12毫米,兩側邊緣較薄,頂端鈍尖,橫斷面呈扁橢圓形。種皮薄,破碎後現出黃白色的種仁。經鑒定,它和今天栽培的桃完全相同。出土文物印證古籍記載,確證中國是桃樹的起源地,人們利用和種植桃樹已有悠久的歷史了。
公元前第二世紀之後,中國人民培育的桃樹沿“絲綢之路”從甘肅、新疆經由中亞向西傳播到波斯,再從那裏引種到希臘、羅馬、地中海的沿岸各國,爾後漸次傳入法國、德國、西班牙、葡萄牙。但直至公元九世紀,歐洲種植桃樹才逐漸多起來。公元十五世紀後,中國的桃樹引進了英國。
印度的桃樹也是從中國引種的。公元630年“唐僧”玄奘著《大唐西域記》曾記述關於桃樹引入印度的傳說:公元壹世紀時,遠近馳名的司氣特國王迦擬色加當政時,中國甘肅壹帶部族的商人經常到印度去,帶去了精湛的絲綢制品和各種名貴水果,其中就有桃。迦擬色加國王隆重地款待賓客。中國人在那裏播種了桃核和其他果核,幾年之後,桃樹在印度繁茂生長,結實累累,受到印度人民的贊頌。中國人住過的地方被命名為“至那仆地”,意即“中國地”;桃被命名為“至那果”,意即“中國果”。這個故事至今還在印度廣泛流傳。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桃樹隨歐洲移民進入美洲,但因桃樹品種不適應當地的風土氣候,桃樹開花多,結果少,發展受到很大限制。直到公元十九世紀初期,園藝家又從歐洲引種了壹個叫“愛兒貝塔”的離核桃品種,桃樹才在北南美洲傳播開來。
20世紀初期,美國園藝家又從中國引進450多個優良桃樹品種,通過雜交和嫁接,在短短的十多年裏,選育了適應亞熱帶氣候的良種,使美國發展成世界上最大的桃果生產國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