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有許多關於女性的英勇事跡,其中,最為英姿颯爽的當屬穆桂英掛帥了。正是因為這個故事,讓人們對楊門女將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千百年來吸引著無數人爭相傳頌。正是因為楊門女將的故事流傳甚廣,所以,很多人都對此深信不疑,認為這就是真實的歷史。
然而,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事實,往往都不是歷史中真實發生的事情,比如:關於楊氏家族各位女性的描寫和刻畫,實際上,它只是壹個虛構的故事罷了。
在人們熟悉的楊家將故事中,楊家第壹代應該是金刀令公楊繼業,他有八個兒子,其中,老六名楊延昭,也就是楊六郎。六郎的兒子名叫楊文廣,楊文廣的兒子叫楊宗保,楊宗保的兒子叫楊懷玉。而且,楊繼業確有其人,但是,在民間傳聞中,他與潘仁美之間的恩怨糾葛,大部分卻是虛構。
因為,當年在陳家谷口逼楊繼業進軍,後把接應部隊撤走的人並不是潘仁美,而是王而。根據相關資料記載,王而不僅是名門之後,還是立過戰功的人,所以,比較自負,傲慢,目中無人。而且,當年寫《楊家將》小說的那位作者,應該是刻意將潘仁美刻畫成了壹個大壞蛋,但實際上他並沒有那麽差勁。
因為,與王而比起來,他沒有在陳家谷口對楊繼業設計陷害,也沒有像影視作品中講的那樣,看楊家軍陷入困境見死不救,更更沒有射殺楊七郎。
如果,非說他在歷史中有什麽過錯的話,應該是他錯信了王而的話。正因為如此,宋太宗趙光義對後來參戰人員進行處理的時候,只是把潘仁美的官職降了三級,但對於事件負有主要責任的王而,卻被開除了。還有關於楊繼業兒子數量的問題,不管是小說還是電視劇《楊家將》,都說楊繼業都有八個兒子。
但是,根據宋史中的資料顯示,楊繼業實際上只有七個兒子。其中,楊延玉跟著父親壹起征戰沙場,並與其在陳家谷口的戰鬥中,壹起殉國了。其他六個兒子,基本上都在各個地方擔任壹官半職。所以,他的七個兒子中,只有楊延玉跟著父親戰死沙場,其他兒子都是老歸田園,得了善終。
因此,在真實的歷史中,楊家子嗣不僅沒有流落番邦,更沒有被奸臣害死的事情。
此外,故事中的楊六郎,在真實的歷史中,應該是楊大郎。而小說中的楊宗保,實際上應該是楊文廣。
那麽,這是怎麽回事呢?
在《楊家將》小說中,楊家的男子們,除了楊繼業之外,最有名的、大家最為熟悉的,應該是楊六郎和楊宗保這對父子。但是,在小說中關於他們的壹些故事,卻並非歷史的本來面目。楊繼業有個兒子叫楊延朗,後來,改名為楊延昭,這並沒有錯,但他卻不是楊繼業的第六個兒子,而應該是老大,是長子。
楊延昭卒於公元1014年,根據《宋史》中對他的記載,可以看出他是壹個驍勇善戰的人。他常年帶兵在外征戰,從來都不過問家事,連得到的各種賞賜、俸祿,也都用來犒賞自己的部下。而且,他跟自己的士兵們同甘苦***患難,對手下的士兵非常愛護,且常常身先士卒,沖鋒在前。
在邊陲對抗的二十多年中,楊延昭屢獲戰功,契丹人對其更是聞風喪膽。
另外,根據《宋史》的記載,楊文廣應該是楊延昭的兒子。北宋赫赫有名的範仲淹曾經將其收為部下,後來,他跟隨狄青壹同南征,最後,被調任做了定州路副都總管,遷步軍都虞侯。由此可以看出,關於?楊家將?的故事基本上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讓人感到撲朔迷離,難以分辨。
而關於?楊門女將?的故事,那更是無處尋覓,在正史中,連壹點影兒都摸不到。在《宋史?楊業傳》的記載中,只將楊繼業及其子延昭等七人,和其孫楊文廣記錄其中,對於楊氏家族中的女眷,壹個都沒有提起。假如,楊門中真的出現了小說中的女中豪傑帶軍征戰,那麽,壹定會有壹個專門收錄義婦、節婦相關事跡的傳記出現。
然而,我們在《宋史?烈女傳》中,反復查閱,認真考證,壹***找出了記錄在案的四十名?奇女子?,但可惜,她們沒有壹個出自楊氏家族。由此基本上可以判定:?楊門女將?的故事,不過是壹個子虛烏有的美麗傳說罷了。
所以,還是那句話,想要了解真正的歷史,就要去翻閱古籍,查閱資料,去看正史。切勿單憑影視作品,或者民間傳說,就輕易下判斷,因為,那樣會鬧出很多笑話。
明代中期以後,滿州崛起,?倭寇?入侵,明王朝內部奸臣當政,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出現了大量通俗小說《楊家府演義》、《北宋誌傳》。《楊家府演義》全名是《楊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義誌傳》,其作者已無從考證了。這些小說使得楊家將的故事數百年來在民間廣泛流傳,並深深地紮根在老百姓的心裏。
其實,真實的楊家將雖然沒有小說中那麽悲壯,但是,楊氏壹門報國的精神,卻始終留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激勵著壹代又壹代的仁人誌士奮勇向前為國效力。因此,他們就是壹個時代的縮影,更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脊梁,引領著世人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