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茶字流變的“荼”是唐前茶的主要稱謂

茶字流變的“荼”是唐前茶的主要稱謂

苦菜

《爾雅·釋草第十三》,荼,苦菜。苦菜為田野自生之多年生草本,菊科。《詩經·國風·邶國之谷風》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詩經·國風豳國之七月》有采荼樗薪,《詩經·大雅·綿》有堇荼如飴,壹般都認為上述詩中之荼是指苦菜。三國吳國陸璣《毛詩草木鳥獸魚疏》記苦菜的特征是:生長在山田或沼澤中,經霜之後味甜而脆。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二十七苦菜條記:初春時生苗,莖中空,折斷時會流出白汁,開黃花和野菊相似,其種子附生白毛,能隨風飄揚。 苦菜是荼的本義,其味苦,經霜後味轉甜,故有其甘如薺、堇荼如飴。

茅秀

東漢鄭玄《周官》註雲:荼,茅秀,茅秀是芽草類種子上所附生的白芒。《詩經·國風·鄭國之出其東門》有有女如茶,成語有如火 如荼,上述之荼壹般認為是指白色的茅秀。 茅秀是荼的引申義,因苦菜的種子附生白芒,進而由苦菜白芒引伸為茅草之茅秀。

茶具苦澀味,所以,便用同樣具有苦味的荼(苦菜)來借指茶。

其他

由茅秀進壹步引伸為蘆葦花,還有解釋為紫蓼、陸穢的。 《爾雅·釋木第十四》,槚,苦荼。槚從木,當為木本,則苦荼亦為木本,由此知苦荼非從草的苦菜而是從木的茶。《爾雅》壹書,非壹人壹時所作,最後成書於西漢,乃西漢以前古書訓詁之總匯,由《爾雅》最後成書於西漢,可以確定以菜代茶不會晚於西漢。

西漢王褒《僮約》中有烹茶盡具、武陽買茶,壹般認為這裏的荼指茶。因為,如果是田野裏常見的普通苦菜,就沒有必要到很遠的外地武陽去買。王褒《僮約》定於西漢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荼借指茶當在公元前59年之前。 《說文解字 》:蔎,香草也,從草設聲。段玉裁註雲:香草當作草香。蔎本義是指香草或草香。因茶具香味,故用蔎借指茶。西漢揚雄《方言論》:蜀西南人謂茶曰蔎。但以蔎指茶僅蜀西南這樣用,應屬方言用法,古籍僅此壹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