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歷史上曾經采用過哪些紀年法?

歷史上曾經采用過哪些紀年法?

我國古代的紀年法比較復雜,現擇其要,依次介紹年號紀年、星歲紀年、幹支紀年、生肖紀年。

(1) 年號紀年

我國古代最初是按照君王即位的年次紀年,如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等等。漢武帝劉徹開始用年號紀年,即位那年稱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順次為建元二年、建元三年等,更換年號就重新紀元。歷史上使用過的年號,約有八百多個。古醫書有不少是用這種方法來紀年的,如宋?劉昉《幼幼新書》李庚序題作“紹興二十年九月幾望”。紹興是南宋高宗趙構的年號。這種方法的好處在於紀年明確,可以直接表明具體的年份。

(2) 幹支紀年

幹支紀年是我國古代最基本的紀年方式之壹。最早的記載見於《淮南子?天文訓》,但西漢時這種方式還不通行。自東漢光武帝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開始幹支正式用於紀年。幹支紀年在中醫古籍中有廣泛的應用。如清?柯琴《傷寒論註?自序》題作“時己酉初夏也”,據柯琴的生活年代,可查得“己酉”當為公元1729年。當然,更常見的是皇帝年號加上當年幹支的合記方法,如明?陳實功《外科正宗?自序》題作“萬歷丁巳之秋七月既望”,金?段成己《肘後備急方?序》題作“至元丙子季秋”等,都是年號與幹支並用。還有再加上年次的,如唐?王冰《黃帝內經素問註?序》題作“時大唐寶應元年歲次壬寅”,元?危亦林《世醫得效方?自序》題作“至元三年歲丁醜七月既望”等即是。兩法並用紀年的長處是不易錯亂。

(3) 星歲紀年

戰國時代,天文占星家根據天象紀年,有所謂星歲紀年法。星指歲星(即“木星”),歲指太歲(古代天文占星家設想出的假歲星,又叫歲陰、太陰)。故有歲星紀年法和太歲紀年法。宋?夏竦《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序》題作“時天聖四年歲次析木秋八月丙申”,“析木”就是用歲星紀年。金?張從正《儒門事親》“頤齋引曰”題作“歲在單閼陽月晦日”,“單閼”就是用太歲紀年。

(4) 生肖紀年

十二生肖之說起於東漢,漢前未見記載。生肖可以用來推算壹個人的年齡、出生的年份,歷史上也使用過生肖紀年法,如元代就有“泰定鼠兒年”(泰定是元泰定帝的年號,鼠兒年即甲子,為公元1324年)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