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天府關彜“天府關彜”身世之謎

天府關彜“天府關彜”身世之謎

要解開這些謎團,首先要搞清楚官職在古代是幹什麽用的。是類似於現代郵局的信息傳遞機構還是類似於酒店的接待機構?

追溯到天府官職最早建立之前的朝代(唐朝),我們發現“職傳合壹”制度在中國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開始了。“郵”取代了以前所有的“郵”、“亭”、“送”的帖子。它不僅負責傳遞國家公文和信件,還負責傳遞緊急軍事信息。還負責接送官員、安撫懷柔少數民族、追捕罪犯、安撫押解災區俘虜等各項事務,有時還管理貢品等小件物品的運輸。

可見,公元619年天府官驛建成時,中國就已經實現了“驛”與“傳”的融合。換句話說,天府官郵局作為地方官郵局,不僅承擔著“郵局”的職能,還承擔著“旅館”的職能,甚至還承擔著押解犯人、運送貢品的職能。

那麽,當時中國有多少驛站,比如天府官郵?他們之間是什麽關系?我們知道,到了隋唐時期,郵局已經遍布全國,密密麻麻地分布在全國的交通道路上,像壹張大網。據《大唐六經》記載,全盛時期中國有260個水驛,1297個陸驛。驛站之間緊密相連,最終形成了點、線、面多管齊下的龐大交通網絡。

然而,在這張網中,天府官帖占據著什麽位置呢?要解開天府官帖之謎,還得從天府官帖的地理位置上尋找線索。翻閱唐代古籍記載,我們從著名散文家柳宗元的《客棧大使墻的故事》中得知,“當時以首都長安為中心,有七條重要的放射狀驛道通往全國各地。“從各路經過的地方和天府官驛位於福州與前州之間的情況可以排除其他六路,最終確定天府官驛應位於長安至荊州、夔州(今重慶奉節縣)、中州及四川其他雲貴地區的驛道上。

從如此井井有條的驛站等級制度和路線設置來看,唐代的驛站制度壹定非常成熟。這既保證了當時郵政投遞的效率,又使上述法令能夠及時到達全國各地,也使各地的動態能夠及時向朝廷展示。比如當地發生叛亂,朝廷可以及時收到情報,迅速出兵鎮壓,維護國家的統壹和穩定。

但是,如此龐大的郵政網絡,必然需要大量的郵政工作人員。據說,當時全國專門從事郵政業務的職工有2萬多人,其中郵政職工17000人,是壹支非常龐大的郵政隊伍。而且根據崗位級別不同,崗位數量也不同。這樣壹來,勢必需要大量的資金來維持車站的正常運轉。

那麽,在旅遊業尚未發達的古武隆,像天府官驛這樣的地方驛站是靠什麽維持運轉的呢?原來唐朝統治者曾專門頒布法令,規定全國各地的郵政機構都有不同的郵政性質,以保證郵政活動的正常開支。這些郵產包括郵房、郵田、郵馬、郵船、郵具、日常辦公用品、住宿等。除了這些,唐政府每年還會給每個驛站壹定的財政補貼。有資料顯示,唐政府每年向全國征收的驛稅約為1.5萬元。平均分配到每個驛站的經費約為1100元。所以,壹路上從事送政府文件的官員似乎待遇不錯,就連基層郵局壹站之長的郵遞員也能過上比較悠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