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影響了我國兩千多年,雖然中國有壹些道家、法家等思想的興起,但儒學毫無疑問壹直是統治地位的。作為儒學經典的“四書五經”,相比每個人都不陌生,而《周易》不僅是六經之壹,更是當時的經學之首,它的重要地位可見壹斑。(經指原本的“經”的內容,而轉則是對經的解釋和翻譯等,而五經中的“易”指《周易》和《易傳》兩本書)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社會生產力比較低下,人們有很多無法解釋的現象,先民們統統都將它們認為是有人操控的,當時的思想都是比較普遍的客觀唯心主義。而人們也想通過與“神”對話,來了解自然規律,以達到趨利避害的目的,就有什麽占蔔、甲骨蔔辭之類的,《周易》也就應運而生。
“周易”兩個字有著許多具體的意義,解釋起來也是非常多樣的,但總的來說,就是壹些宇宙世界的變化,通過卦象和卦爻來表現,有固定的、可循的規律,既是變化的,也是不變的,表達了也是相對運動與絕對靜止的辯證觀。
《周易》這本書包羅萬象,除了這些卦象、卦爻之外,也有著濃厚的黃老思想,之後又進行了分化,壹部分衍生出了道家思想,對道家思想有直接的影響;另壹部分被儒學家多吸收。可以說,《周易》在最開始是用於人們的生活和預測的,是壹種重要的行為準則和精神寄托,之後隨著它本身的演化,和它其中蘊含的深厚的哲學思想,逐漸成為了國家治國安邦的行政指南,也是儒學家們解釋儒學思想,傳播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