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期,圍棋在士大夫間甚為流行,精於棋道的人不少。漢代圍棋之風更甚,文人學士樂此不疲。當時不少的墨客騷人寫下了諸如《圍棋銘》或《圍棋賦》之類的吟頌文章。漢代的圍棋壹般采用石制棋盤,縱橫為"* 線。圍棋在中國後來就具有“爛坷”、“坐隱”之稱,而其本意恰恰是讓弈者忘卻時光的流失,作為排遣消閑、娛樂養性的壹種工具。
實際上,中國古代的棋類遊戲,在發展中也具有了壹種陶冶身心的功能。
魏晉南北朝時期棋類遊戲發展很快,特別是在壹般士大夫中廣泛流傳,為中國圍棋史上的壹個重要階段。當時頻繁地舉行大規模比賽,並開始按棋藝的高低將棋手分為不同的等級。魏晉南北朝,梁武帝為了推進圍棋的發展,設立了“棋品制”,當時棋品定為“ 九品”,這種“ 九品” 後來傳到日本,形成現在的“ 九段”,所以日本的段位制就是來源於中國的“九品”制。南北朝時已經出現了17線的棋局,根據敦煌石窟發現的《碁經》記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棋是“三百六十壹道,仿周天之度數”,就是說這時候的棋盤已經有19線了,跟現在的壹致。從這壹點來看,當時的棋盤已經流行19、17% 道兩種形式的,這是壹種變化。在總結下棋程式的同時,還提出了壹些重要的行棋戰術原則和思想。當時還產生了序棋品、輯棋譜、論棋藝的專著。
唐宋時期圍棋繼續盛行,各方面都有較大的發展和提高。這壹時期圍棋的發展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由於唐代帝王們的喜好而使不少人因棋藝高超而獲寵,產生了圍棋專業人員。如武則天供養“ 棋博士”,而玄宗設“ 棋
待召”等。其次,唐代弈棋的理論著述頗豐,這其中最有代表的就是徐炫的《圍棋義例》,此書記載了唐代圍棋運子布局及戰略戰術各種術語的含義,為後世弈棋理論打下了基礎。
最後,此時的唐代圍棋已有不少國際交流。繼唐代以後,圍棋仍是宋代上層社會的高雅娛樂方式。
宋代民間弈棋盛行,都市裏設有“ 棋園”,並有職業棋手“棋工”,這對促進圍棋的普及與發展有較大的推動作用。明代統治者對圍棋的愛好使許多人以弈棋作為進身之階。明代婦女中雖亦有善弈者,但圍棋仍多流行於文人學士之間,所謂“琴棋書畫”是才子佳人的必習項目,代表著壹個人的文化素養。明代弈棋還逐漸形成了各種流派,有所謂“京師派”、“永嘉派”及“新安派”等。
滿族統治者對漢族文化的吸取與提倡,也使圍棋發展在清代形成壹個新的高峰。清代承明代棋藝而有較大發展與創新,名手輩出,棋苑空前繁榮。清代名家均尚著書立說,故此時期棋苑著述已呈大豐收景象。清代弈棋之成就,為中國近代圍棋奠定了基礎。但晚清以來,由於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圍棋活動漸趨衰落。
王 沂 <體育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