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奚仲的籍貫考察

奚仲的籍貫考察

用搜狗輸入法,壹下子竟然沒有打出奚仲這兩個字來,未免有些失望,原來奚仲尚算不得名人。可第二次再打的時候,卻赫然在目,我又突然欣喜,原來,奚仲是個名人,只是,我們關註的太少,甚至有些遺忘了而已。那麽好吧,讓我們好好來和我們這位滕州老鄉敘敘舊吧。  壹:奚仲是誰?  在可考的古籍中,東漢學者許慎在《說文》壹書中訓詁“車”字:“車,輿輪之總名,夏後時奚仲所造。”南朝梁、陳間文人兼史學家顧野王在《玉篇·車部》中也提到了奚仲的大名,書中雲:“車,夏時奚仲造車,謂車工也。”漢代劉向說的《世本·作篇》中也有言:“奚仲作車。”此後種種書籍,均將造車(馬車也)歸功於奚仲之功,並由此留下“奚仲造車”的成語。這樣看來,奚仲誰人?奚仲車的發明者也,是可以無任何異議的。那麽咱接下來談第二個問題,奚仲,何方人士?  二:奚仲年代及籍貫?  根據上文許慎所言,“夏後時奚仲”得知,奚仲為“夏後”人。夏後,亦稱“夏後氏”,是大禹創建的國號“夏”之別稱。看來,奚仲應為夏人。  至於夏時的哪壹方人士,1936年版的辭海中有這樣的介紹:辭海》有簡略介紹:“奚仲,造車,黃帝後。任車正,居於薛,遷於邳。建國後的修訂本中對“薛”增加了這樣的解釋——“今山東滕州市東南”也。參看清末其他書目,我們找不到薛之外的說法,那麽看來,奚仲老先生是“今山東滕州市東南”的“薛”地的說法也是可以成立的。那麽,諸位請壹起來探壹下這個“薛”地。  三:薛是今天的薛城嗎?  提到薛,人們不免首先想到也在滕州東南部的薛城區,於是有人不免想當然爾的認為奚仲就是薛城人,也難免薛城的政務網上會堂而皇之的寫上“奚仲故裏,江北水鄉”的標題了。那麽,薛城真的是薛國故裏嗎,是奚仲故裏嗎?非也。非也。薛城區,原來有另外壹個名字換做臨城縣。據山東誌載:“北魏獻文帝皇興二年(468年)永興縣治此。明清時置臨城驛,民國初設置縣佐,均屬滕縣。”由此看來,這臨城縣也算是頗有些歷史了,那後來為什麽要更名為薛城呢?原來建國後,為了方便郵政通信,國家對地方進行了重新梳理,把壹些名字相近或者相同的城市名進行更名處理,不巧的事,山東的臨城和河北的臨城正好重名。說道這河北的臨城,也算是座名城古郡。春《左傳·哀公四年》中“趙稷奔臨”即就是指的這個臨城。鑒於此,再加上山東人壹項禮讓謙和的君子做派,山東臨城就自然要改名,於是乎,1952年,臨城就改成了今天的薛城。這樣捋下來,總算清楚了,薛城區和古薛地及薛國是八竿子也打不著——沒有壹點關系的。也就自然不可能是造車鼻祖奚仲老先生的故裏了,那,真正的薛國故地究竟在哪裏呢?請君聽我道來。咱們還是從古籍中找答案。 據南宋史學家鄭樵所撰的《通誌》壹書《氏族》篇中所載::顓帝少子陽封於此,故以為姓,夏朝時期,陽的第十二世孫奚仲亦封於薛。”  北師大版中國簡史中曾援引清代學者對此篇作出如下解析:西周初年,“周武王封任姓後裔畛,復於薛國,爵為侯”。周顯王46年,為齊國所滅。任姓薛國自薛畛開始,相傳31世。齊滅薛以後,齊威王少子田嬰封於薛,謚靖郭君。田嬰去世後,田文繼封薛地,招賢納士數千人,諸侯國君主競相求其輔助,他曾先後被齊閔王,秦昭王和魏昭王封為相國。孟嘗君居薛後,對薛國城池擴建加固並發展商賈,重農桑,減賦稅,使薛國經濟繁榮,國力強盛。  談到孟嘗君,滕州的父老鄉親肯定會會心壹笑了,沒錯,老孟不正是咱們滕州官橋人士嗎?是的,沒錯,今天的官橋鎮至今仍然存留著孟嘗君父子的墓陵。也就是孟嘗君陵園。相信很多人都去那裏悼念過先賢吧,其實,在我們這壹輩的很久以前,就有不少文人墨客來過官橋,並留下詩句。明代徐天博在《過薛》中寫道:“西去官橋舊薛城,城中百畝春田平,三千食客皆塵土,十二侯邦就戰爭,林鳥有聲應吊古,汀花無語自含情,千年野廟荒碑在,行路猶能說姓名。”  現在明白了,原來薛城是今天的滕州市官橋鎮而非由臨城改名而來的薛城區啊,那造車的薛國人奚仲就自然是滕州官橋人而非臨城人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