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毓 慶
(山西大學 文學院, 太原 030006)
摘要:雎鳩本是兇猛之鳥,《關雎》乃是以雎鳩之求魚以象征男子求愛的。而漢儒卻視其為貞鳥,並釋“關關雎鳩”為雌雄和鳴,以喻夫妻和諧。此壹詮解影響了中國歷史兩千多年。在雎鳩由猛禽轉變為貞鳥的背後,有著深刻的歷史、文化觀念與民族心理變化的原因。此是由歷史變遷而造成文化誤讀的典型範例。
關鍵詞:雎鳩; 猛禽; 貞鳥; 文化誤讀
中圖分類號:I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5919(2004)02-0071-10
《關雎》以雎鳩之雌雄和鳴,以喻夫妻之和諧相處,這壹根深蒂固的觀念,至少也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在漢儒大量的解說中,我們聽到的幾乎是壹種完全相同的聲音。《毛傳》曰:“關關,和聲也。雎鳩,王雎也,鳥摯而有別……後妃說樂君子之德,無不和諧……”《鄭箋》曰:“王雎之鳥,雌雄情意至然而有別。”《薛君韓詩章句》說:“雎鳩貞潔慎匹。”《易林·晉之同人》曰:“貞鳥雎鳩,執壹無尤。”總之,雎鳩是貞鳥,是愛情專貞的象征。從孔穎達到朱熹,以及至今大量的《詩經》註本都在沿襲著漢儒的解釋。連當代最負盛名的《詩》學大家,也不能脫其窠臼。如陳子展的《詩經直解》,這是壹部用功甚勤的著作,而其譯“關關雎鳩”,仍曰“關關地唱和的雎鳩”。程俊英先生的《詩經註析》,算得上是目前最上乘的《詩經》註本,其註釋“關關”,仍曰“形容水鳥雌雄和鳴的象聲詞”。聞壹多先生是壹位最富創見的學者,而其《詩經通義》解“關關雎鳩”壹句時,仍沿“雌雄情意專壹”、“尤篤於伉儷之情”壹說。高亨先生的《詩經今註》新見叢出,但註釋“雎鳩”仍說:“雌雄有固定的配偶,古人稱作貞鳥。”
然而這壹詮釋卻給我們留下了壹個巨大的問號。《毛傳》釋雎鳩為王雎,王雎即魚鷹,郭璞《爾雅》註雲:“雕類,今江東呼之為鶚,好在江渚山邊食魚。”托名師曠的《禽經》雲:“王雎,雎鳩,魚鷹也。”《本草綱目》卷四十九雲:“鶚,雕類也……能翺翔水上捕魚食,江表人呼為魚鷹。”顯然雎鳩乃是猛禽類物,何以在漢儒的眼裏卻變成了具鴛鴦之性的愛情鳥?我們在研究中發現,漢儒以“關關睢鳩”為夫妻和諧象征之說,是缺少根據的。因為在《詩經》的時代,我們沒有發現以鳥喻夫妻的證據。日本著名的《詩經》研究專家松 本雅明先生就曾說過,就《詩經》來看,在所有的鳥的表現中,以鳥的匹偶象征男女愛情的思維模式是不存在的。〔1〕(P55)不僅在古籍中沒有,在春秋前的古器物圖案中,也難找到雌雄匹配的鳥紋飾。在良渚文化遺物及金銘圖飾中,出現有連體鳥型器物與雙鳥紋飾,但那多是為對稱而設計的,看不出雌雄相和的意義來。自從聞壹多先生在《神話與詩》中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對《詩經》中的魚連及食魚的鳥作出男女求愛隱語的解釋後,學者們才開始有了新的考慮。孫作雲先生在《詩經戀歌發微》中,提出了《關雎》以魚鷹求魚象征男子向女子求愛的觀點。趙國華先生《生殖崇拜文化論》在此基礎上,對上古時代詩歌及器物圖案中的魚、鳥作了全面考察,認為鳥與魚有分別象征男女兩性的意義,並進壹步認為雎鳩在河洲求魚,乃是君子執著求愛的象征。這壹解釋可以說是基本正確的,從而改變了《關雎》雎鳩喻夫妻的單壹詮釋方向。
在聞壹多、孫作雲、趙國華諸先生的啟示下,我們從先秦古器物及民間工藝美術中發現了大量“鳥魚”圖案與造型。這種圖案主要有兩類,壹類是鳥魚處於同壹畫面,有時畫面上還有人物或花卉等物,如出土於河北燕下都的戰國彩陶紋壺,中間壹水鳥,前後是兩條魚。出土於河南輝縣的銅器紋飾,中間壹魚,前後是兩鴨。湖北雲夢出土的秦漆盂,上面是兩條遊動的魚,中間壹只鳳鳥在起舞。在民間剪紙中則有魚鳥戲蓮、抓髻娃娃戲鳥魚等圖案。這壹類圖案為數較少。除剪紙造型含有明顯的生育意義之外,大多意義不十分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