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善應膏簡介

善應膏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永樂大典》卷壹三八七七引《風科集驗》 2.1 方名 2.2 組成 2.3 主治 2.4 善應膏的用法用量 2.5 制備方法 3 《普濟方》卷三壹三 3.1 方名 3.2 組成 3.3 主治 3.4 制備方法 4 《醫方大成》卷八 4.1 方名 4.2 組成 4.3 主治 4.4 善應膏的用法用量 4.5 制備方法 5 《得效》卷十九 5.1 方名 5.2 組成 5.3 主治 5.4 善應膏的用法用量 5.5 制備方法 5.6 用藥禁忌 6 《衛生寶鑒》卷十三 6.1 方名 6.2 善應膏的別名 6.3 組成 6.4 主治 6.5 善應膏的用法用量 6.6 制備方法 6.7 附註 7 《三因》卷十四 7.1 方名 7.2 組成 7.3 功效 7.4 主治 7.5 善應膏的用法用量 7.6 制備方法 8 《普濟方》卷三壹五 8.1 方名 8.2 組成 8.3 主治 8.4 善應膏的用法用量 8.5 制備方法 8.6 用藥禁忌 附: 1 古籍中的善應膏 1 拼音

shàn yìng gāo

2 《永樂大典》卷壹三八七七引《風科集驗》 2.1 方名

善應膏

2.2 組成

兩頭尖2兩,浮萍草2兩,良姜2兩,蕓苔子1兩,川烏1兩(炮、去皮臍),當歸半兩(去蘆),乳香(另研)少許,沒藥少許(另研)。

2.3 主治

諸寒痹,骨節酸痛。

2.4 善應膏的用法用量

貼於患處。

2.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醋糊調成膏。

3 《普濟方》卷三壹三 3.1 方名

善應膏

3.2 組成

當歸1兩,白及1兩,桂1兩,白蘞1兩,白芷1兩,木鱉子仁1兩,杏仁1兩(銼如豆),黃丹3斤,油5斤,乳香半兩,亂發灰半兩,沒藥半兩,黃耆2錢末,當歸梢2錢末,瀝青少許。

3.3 主治

癰疽毒腫。

3.4 制備方法

上將藥油內煎令焦黃,濾去滓,再煎清油沸,下黃丹,濕柳木篦不住手攪熬6時,滴水中成珠住火,入沒、乳、黃耆、當歸梢末攪,盆收貯。

4 《醫方大成》卷八 4.1 方名

善應膏

4.2 組成

巴豆(去殼)5錢,僵蠶(去絲嘴)5錢,赤芍藥5錢,白芷5錢,五倍子2錢,黃連1錢,亂發如雞子大,桃枝7條,柳枝7條,萆麻子(去殼)30粒。

4.3 主治

壹切瘡疽,及傷折損痛。

4.4 善應膏的用法用量

任意使用。

4.5 制備方法

用清油半斤,浸藥3日,慢火煎熬,令亂發焦爛,出火候冷,用絹濾去滓,再澄,卻入銚內上火再熬,次入飛過黃丹4兩,以桃柳枝不住手攪青煙微出為度,要滴在水上不散方成膏,卻出火,攪令溫,再入乳香末5錢,沒藥末5錢,桂心末3錢,略上火再攪令勻,卻以凈瓷器收貯。

5 《得效》卷十九 5.1 方名

善應膏

5.2 組成

上等黃丹8兩(研極細),白膠香1兩,明沒藥1兩,滴乳香(並別研)1兩,大當歸1兩,川白芷1兩,杏仁(去皮尖)1兩,大黃1兩,草烏1兩,川烏1兩,赤芍藥1兩,檳榔1兩,生幹地黃1兩,土芎1兩,瀝青(另研入)1兩,亂發(凈洗)1兩。

5.3 主治

諸般惡瘡腫毒,發背腦疽,癧子牙腫,打撲接骨,閃肭,刀斧傷,杖瘡,蛇蟲毒,狗馬咬,湯火、漆瘡,疥癬,又治婦人吹乳,肺癰腸癰。

5.4 善應膏的用法用量

貼之即愈;又治婦人吹乳,以藥丸如梧桐子大。新汲水送下20丸;肺癰腸癰,亦可為丸服,溫酒米飲或北梗、甘草煎湯皆可。

5.5 制備方法

上除乳香、沒藥外,將瓷石銚盛香油1斤浸藥1宿,慢火煎熬諸藥黑色,再入蔥白、亂發煎少時,用生絹濾去滓,留下1兩藥油,復將所濾油於慢火上熬,卻將黃丹入油內,用長柳條槐條不住手攪,候有微煙起,提起藥銚,將柳條點滴在水面上,凝結成珠不散方成膏,如不成珠再熬,直待成膏,提起藥銚攪,無煙出,卻入乳香、沒藥、白膠末攪勻,傾出瓷器內,將原留下浸藥銚油壹並收拾器內,用新汲水1日壹換,將藥器坐放水內3日,出火毒,方可用之,如膏藥硬,約量加黃蠟清油,入膏內攪勻得所。

5.6 用藥禁忌

不可犯葷辛及火焙。

6 《衛生寶鑒》卷十三 6.1 方名

善應膏

6.2 善應膏的別名

神效善應膏

6.3 組成

黃丹2斤(細,上等者),沒藥(研)1兩,白蘞(生)1兩,官桂1兩,乳香(研)1兩,木鱉子(生)1兩,白芨(生)1兩,當歸1兩,白芷1兩,杏仁(生)1兩,柳枝1兩(如箸條長)。

6.4 主治

瘡腫。五發,惡瘡毒。

6.5 善應膏的用法用量

用如常法。

6.6 制備方法

上除黃丹、乳香、沒藥外,余藥用麻油5斤,浸1宿,於炭火上鐵鍋內,熬至變黑色,濾去藥不用,將黃丹入油內上火,用柳條如小錢粗四指長,攪令微變褐色,出火,再用柳枝攪令出煙盡,入乳香、沒藥,再用柳條攪令勻,候冷傾入瓷盆內,切成塊,油紙裹之。

6.7 附註

神效善應膏(《醫方類聚》卷壹九四引《經驗良方》)。

7 《三因》卷十四 7.1 方名

善應膏

7.2 組成

白芷1兩,黃耆1兩,甘草2錢,黃蠟2兩,黃丹2兩半。

7.3 功效

長肌敷瘢。

7.4 主治

癰疽潰後。

7.5 善應膏的用法用量

用如常法。

7.6 制備方法

前3味為粗末,春秋用麻油4兩半,夏4兩,冬5兩,熬藥紫赤色,綿濾去滓,再入黃蠟黃丹,以柳枝不住手攪,滴水成珠,即止。

8 《普濟方》卷三壹五 8.1 方名

善應膏

8.2 組成

黃丹1斤(水飛),沒藥1兩,乳香1兩,白蘞1兩,木鱉子(去皮)1兩,白及1兩,當歸1兩,官桂1兩,杏仁1兩,白芷1兩,血竭半兩,槐枝5兩(每條3寸),柳枝5兩(每條3寸),真麻油5斤。

8.3 主治

壹切癰疽腫毒,肢節漏瘡,發背腦疽,癧子,寒濕冷痹頑麻,牙癰,打撲傷損,閃肭瘀血,毒氣不散,金瘡,小兒頭瘡發癰毒,大小便毒,蜈蚣蠍螫,臁瘡,諸般惡瘡及疥癬,婦人吹乳,產後敗血,臍腹疼痛,經脈不行。

8.4 善應膏的用法用量

凡用藥,先須凈洗瘡,然後貼藥;婦人吹乳,丸梧桐子大,新汲水下20丸;產前催生,產後趕下敗血,溫酒下20丸。

8.5 制備方法

上除乳香、沒藥外,10味銼碎,入油浸3日,文武火鐵鍋內熬黃色,濾去粗藥,下黃丹,以新柳枝長56寸,如小錢大,攪勻,令熬丹變色,掇下鍋子在地,卻用柳枝攪藥出盡煙,方入乳香、沒藥、血竭攪3050遍令勻,候藥冷,傾在瓷器內,火上熔化,凈紙攤貼。

8.6 用藥禁忌

此藥不可犯葷手。宜三月間合藥。

古籍中的善應膏 《普濟方》:[卷三百十五膏藥門]內外諸疾方

不散方可。切不可過火。辰火日熬。忌婦人雞犬見。善應膏治諸般惡瘡腫毒。發背腦疽。子牙疼。打撲接骨。閃...

《普濟方》:[卷三百十三膏藥門]總論

之。敷油紙上。貼瘡處(壹方有黃壹兩壹方無麻油)善應膏治癰疽毒腫。當歸白芨桂白蘞白芷木鱉子仁杏仁(各...

《普濟方》:[卷三百十五]膏藥門

滴水不散為度。又滴地上隨取起不粘手上。膏成矣。善應膏治壹切瘡疽。及傷折損痛。巴豆(七枚去殼)僵蠶(...

《外科集驗方》:[卷上五發癰疽論]五發癰疽通治方

細末,每用少許,候大膿出盡,洗凈方可幹摻瘡上。善應膏治諸般惡瘡腫毒,發背腦疽子牙腫,打撲接骨,閃肭...

《針灸聚英》:[卷三]貼灸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