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走進臨沂銀雀山竹簡博物館的大門,沿著長長的廓形慢慢走到院落的南面。
銀雀山漢墓廳壹側,房間中央是修復後的西漢壹號、二號墓,所有隨葬品照原樣復制放置在棺內。橢圓形展廳四周墻壁上裝飾的玻璃窗展示了漢墓發掘現場和出土竹簡的放大照片。
據了解,兩座漢墓共出土竹簡7500余枚,不僅數量稀少,而且保存完好。其中,壹號墓竹簡包括《孫子兵法》十三篇、《孫子兵法》佚文五篇、《孫臏兵法》十六篇、《魏遼子》五篇、《劉濤》十四篇、《遵紀守法》十三篇。論政事五十篇及陰陽、四時、湛侯十二篇。更難得的是,其中有壹些還是傳世的古籍,大部分是失傳的書。二號墓出土竹簡32枚,是我國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古代歷書。這些竹簡的發掘,對研究中國軍事史、文字學、古音韻學、古簡牘制度、古歷法都有重要價值。此外,還出土了陶器、漆器、青銅器、栗子、核桃等隨葬品98件。據考證,這兩座墓葬都屬於西漢早期,但由於缺乏確切的證明,其姓氏難以確定。但從出土了大量沒有兵器的兵書可以推斷,墓主人是與軍事有關的公務員,熱愛兵法。
《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均在壹號墓側箱北端出土,使失傳近2000年的孫臏兵法重見光明,從而澄清了孫武和孫臏關於他和他的書幾千年來未果的爭論。對此,史家認定孫武是吳的孫子,孫臏是齊國的孫子;他們來自春秋戰國時期。孫臏是孫武的後代,各有各的兵法。經過壹千年的訴訟,他被釋放了壹次。
《孫子兵法》與《孫臏兵法》的關系,歷來為史學界所關註。記者得到的答案是,《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有著內在的聯系。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和根基,後者是前者的闡述和繼承。壹方面,二者成為“壹家之言”和“孫氏之道”;另壹方面,後者在繼承前者的基礎上,在戰略、戰術、軍事管理、軍事哲學等方面有了新的發展。
《孫子兵法》、《孫臏兵法》被世人譽為“兵學聖書”、“天下第壹古兵書”、“東方兵家鼻祖”,被視為智慧之源、制勝之寶。已被翻譯成數十種文字,在法、俄、德、英、美等國的軍事院校成為必修課。海灣戰爭期間,美國海軍陸戰隊官兵人手壹本。而且《孫子兵法》中深刻的哲學思想和辯證關系已經遠遠超出了軍事範疇,其深刻的思想被廣泛運用於企業管理、商業競爭、外交謀略和體育比賽中,成為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寶庫中取之不盡的智慧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