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為木棉科落葉大喬木,又名紅棉、英雄樹、攀枝花,樹形高大,雄壯魁梧,枝幹舒展,花紅如血,碩大如杯,盛開時葉片幾乎落盡,遠觀好似壹團團在枝頭盡情燃燒、歡快跳躍的火苗,極有氣勢。因此,歷來被人們視為英雄的象征。
從古至今,西雙版納的傣族對木棉有著巧妙而充分的利用:在漢文古籍中曾多次提到傣族織錦,取材於木棉的果絮,稱為“桐錦”,聞名中原;用木棉的花序或纖維作枕頭、床褥的填充料,十分柔軟舒適;在餐桌上,用木棉花瓣烹制而成的菜肴也時有出現;此外,在傣族情歌中,少女們常把自己心愛的小夥子誇作高大的木棉樹。
木棉速生,材質輕軟,可供蒸籠、包裝箱之用,花、樹皮、根皮藥用,有祛濕之效。
木棉分布於雲南、貴州、廣西、廣東南部;越南,印度到大洋洲也有。
別名:木棉(通樂)、木棉樹、英雄樹(廣東)、莫連、紅茉莉(潮汕)、莫連花、木棉樹(汕頭)木棉樹、紅棉、英雄樹(南澳)、木棉、英雄樹(萬山島)、紅棉、攀枝花、斑芒樹、英雄樹、木棉(福建)。
形狀:本品為木棉科木棉。生於山地陽坡及村邊、路旁。春季采花,夏秋剝樹皮,春秋采根。分布於福建、廣西、廣東、貴州、四川、雲南等省區。
性味:花甘、淡、涼。樹皮微苦、涼。根微苦、涼。
功效:有清熱利濕、解暑的功用。樹皮有祛風隊濕、活血消腫的功用。根有散結止痛的功用。
單方驗方:
1、治痢疾:木棉花、金銀花、鳳尾草各15克,水煎服。
2、治赤白痢疾:木棉花、茶葉各15-30克,水煎服。
3、治濕熱下痢:木棉花15克,魚腥風血雨草12克,刺莧頭30克,水煎服。
4、治婦女月內風:木棉根二層皮60克,紅花虱母頭根30克,水煎沖酒服。
5、治肺癌、腸癌:木棉根15-30克,水3碗煎取大半碗溫服。
6、治胃痛:木棉根或樹皮30克,刺刁6克,水煎服。
7、治便後下血:木棉樹皮30克,豬赤肉90克,煲湯服。
8、治痹癥:木棉根30克,水煎服。
別名英雄樹、攀枝花、紅棉
來源為木棉科木棉屬植物木棉Bombax malabarica L. [Gossampinus malabarica (L.) Merr.],以花、樹皮和根入藥。春季采花,曬幹或陰幹;夏、秋剝取樹皮,春、秋采根,洗凈切片曬幹。
性味歸經花:甘、淡,涼。樹皮、根:微苦,涼。
功能主治花:清熱利濕,解暑。用於腸炎,痢疾,暑天可作涼茶飲用。樹皮:祛風除濕,活血消腫。用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根:散結止痛。胃痛,頸淋巴結結核。
用法用量花3~5錢;樹皮0.5~1兩;根1~2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木棉是先開花後長葉的植物。每年三四月間,壹朵朵碗口大的花朵簇生枝頭 。每朵花有5個肉質的大花瓣,中央圍著許許多多的花蕊,花瓣外面乳白色,裏面橙紅色或鮮紅色。由於不見葉子,遠遠望去滿樹花紅似火,艷麗如霞;樹幹挺拔,高達30多米,如巨人披錦,雄偉壯觀,因此被廣東人稱為“英雄樹”,並被選為廣州市市花。
木棉是落葉大喬木,屬木棉科。幼樹的樹幹及枝條有扁圓錐形的皮刺,老樹樹幹粗大、光滑, 側枝輪生,向四周平展,形成寬闊的樹冠。葉互生,掌狀復葉,由5—7片長橢圓形的小葉組成。結白色長橢圓形蒴果,內壁有絹狀纖維。成熟之後果實會爆裂,裏面的黑色種子便隨棉絮飛散。因為木棉樹身高大,如果不在蒴果開裂前攀上樹枝采摘,棉絮就會隨果實的爆裂而散失,所以雲南人稱它為“攀枝花”。
木棉分布在我國雲南、貴州、廣西、廣東及金沙江流域,生長在森林或低山地帶。無論是播種、分蘗還是扡插,都容易成活,而且生長迅速。
木棉的經濟價值較高。纖維無拈曲,雖不能紡細紗,但柔軟纖細,彈性好,耐壓,適宜做座墊和枕芯。毛絨質輕,不易濕水,因而浮力較大。據試驗,每千克木棉可在水中浮起15千克左右的人體,因此是救生圈的優良填料。木棉的木質松軟,可制作包裝箱板、火柴梗、木舟、桶盆等,還是造紙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