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木瓜自收載於圖考開始,至今傳入我國及亞洲熱帶地方已超過壹五○年歷史。臺灣最早是由廣東傳入,年代已不可考,至壹九○三年從夏威夷引進新品種及壹九壹五年引入爪哇種。當時推廣栽培只供作養豬飼料,至壹九○八年才開始宣傳供食用推廣,此後就逐漸大量種植,大部分供應鮮果日常食用之外,最著名是木瓜牛奶飲料,還有可以做蔬食,炒、煮、腌或加工制成蜜餞等各種食品,都味美可口,營養豐富,益人健康。
詩經·木瓜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這是《詩經·衛風》裏壹首短詩。壹***三章,每章四句。第壹章說,人有贈送我木瓜的,我用美好的佩玉去酬報。並非以此來報答恩惠,是想作為長遠交好的表示.
劉大櫆《論文偶記》說:文貴遠,遠必含蓄。說出者少不說出者多,乃可謂遠。如果我們用來論詩,可以說:《木瓜》說出者是“禮尚往來”,輕施重報,“永以為好”;不說出者卻是:今之投以木瓜而報以瓊琚,托尋常饋贈之名而行逢迎納賄、拉攏關系之實者,仕宦之場,視為當然!這種含蓄的手法,正是劉大櫆所說的意到處言不到,言盡處意不盡了。
木瓜湯
用料 木瓜4個(蒸熟、去皮研爛如泥),白沙蜜1000克。
制法 將二物調合勻,放入凈磁器內盛之。
用法 每日晨起空腹,用滾開水沖調1~2匙。
木瓜湯始於元代皇家廚師忽思慧編著的《飲膳正要》壹書,本是除濕通痹之用,後來諸膳食書中常有加味而同名。如《中華食物療法大全》中之木瓜湯,其成分是:羊肉1000克,蘋果5克,豌豆300克,木瓜1000克,粳米500克,白糖200克,鹽、味精、胡椒粉適量。其功用是補中,理氣。治療腰膝疼痛,腳所不仁等癥。
另有壹書載木瓜湯:幹木瓜120克,白檀15克,沈香9克,茴香15克(炒),白豆蔻15克,縮砂15克,粉草45克,幹姜45克。其作用是除濕、止渴、快氣。
木瓜屬鐵梗海棠科,灌木,果大如拳,形如瓜。性味酸、甘、溫。為平肝舒筋、和胃利濕、疏絡通痹之良藥。白蜜即蜂蜜,味甘性平,潤肺補中,緩急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