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樂賢在哪裏?

樂賢在哪裏?

將樂位於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東南麓,與閩江支流金溪中下遊接壤,東臨順昌,西接泰寧,南接明溪,北接邵武,東南接沙縣。境內多峰多溪,最高峰海拔1640.2米。喀斯特地貌是這個縣的壹大特色。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海洋性和大陸性氣候特征,年平均氣溫19.8℃,年平均降雨量2027毫米。

壹.基本概況

將樂歷史將樂位於三國吳棟永安(公元260年),屬建安縣,是閩越古七郡之壹。自建縣以來,縣界和隸屬關系多次發生變化。五代十國時,明天德三年(公元945年)升為州,取名雍國,簡稱雍。次年,州廢為縣。明憲宗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後,郡界保持穩定,劃歸延平府。1950年,將樂解放,先後隸屬福建省第二專區、南平專區(地區)、三明專區。自1983以來,將樂壹直是三明市所轄的壹個縣。

截至2003年底,全縣有漢族、畬族、回族、苗族、滿族、土家族、侗族、布依族、壯族、蒙古族、彜族、仡佬族、高山族、仫佬族、納西族、東鄉族等16個民族,總人口16.7萬人。

人文風情會讓音樂被譽為“文化之城”。東晉時,幹寶《搜神記》中“李記斬蛇”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師洋(沒有龜山),著名理學家,被譽為“福建儒學鼻祖”、“正宗程氏”,也誕生於此,“程門雪梨”的典故代代相傳。砸茶、龍池硯、西山紙堪稱“將樂三絕”。

這裏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全縣山地面積288萬畝,其中林地283萬畝,毛竹林44萬畝。森林覆蓋率84.5%,森林蓄積量654.38+0598萬立方米,立竹4600多萬株。是中國南方林業重點縣,中國毛竹之鄉。全縣可開發水電資源31.5萬千瓦。已發現地下礦產36種,有石灰石、煤、鐵、螢石、應時等,其中石灰石遠景儲量達6543.8+0.3億噸,居福建首位。

第二,經濟和社會發展

綜合實力2006年,全縣生產總值241億元,比2003年增長47%,年均增長13.6%。工業增加值、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出口總值、財政總收入、地方財政壹般預算收入等六項主要經濟指標實現歷史性突破,均比2003年翻壹番以上。特別是2006年,財政總收入超過2億元,地方財政壹般預算收入超過1億元,出口總值超過1億美元。

將樂,第壹產業,是國家和省級商品糧基地縣。2006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543.8±0.22億元,比2003年增長37.9%,年均增長6543.8±0.2%。“三農”投入不斷加強,各項支農惠農政策落實到位,糧食生產安全穩定,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農業基礎地位進壹步鞏固。特色農業加快發展,煙草產業持續穩定,食用菌產業逐步優化,林竹產業優勢有效發揮,動植物疫病防控得到有效落實,畜牧養殖業穩步發展。海峽兩岸現代林業合作步伐加快,與福建農林大學等高等院校的合作項目成功實施。隨著農業產業化的不斷推進,7家企業被評為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食用菌協會被評為“省級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聯系點”。

第二產業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速都在兩位數以上,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提高。紅石水泥、大雁電站、黃壇電站、劍龍礦業等省市重點工業項目相繼建成投產,推動支柱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龍棲山、雨花洞、日令山三大國家旅遊品牌,由第三產業精心經營。圍繞“吃、住、行、遊、購、娛”六大要素,大力發展餐飲業、連鎖店、電子商務、超市,不斷強化內貿流通。繁榮旅遊經濟促進第三產業發展。

三年來,* * *批準外商投資企業22家,實際利用外資2935萬美元,引進外資7.62億元。培育壯大了壹批重點外向型企業,2006年出口總值6543.8+0.2億美元,逐年翻番,比2003年增長654.38+0.8倍,年均增長2.7倍。開放型經濟發展加快,縣域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

三年多來,* * *實施投資百萬元以上項目286個,投資千萬元以上項目75個,投資億元以上項目14個,總投資48億元,其中省市重點項目10個,總投資29.2億元,占全縣重點建設投資的60.8%。重點項目的建設有力地支撐了全縣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對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財政金融2006年,全縣財政總收入21億元,年均增長17.2%。地方財政壹般預算收入1.1億元,年均增長16%,高於GDP增速3個百分點;如果剔除公路調整因素,實際財力將比2003年增加近壹倍,保證了改革穩定、重點建設、搶險救災和各項事業的需要。

城鄉居民收入同步增長。2006年,城鎮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9058元,比2003年凈增1932元,增長27.1%,年均增長8.3%。農民人均純收入4495元,比2003年凈增998元,增長28.5%,年均增長8.7%。就業和再就業政策得到有效實施。三年來新增就業再就業3102人,安置再就業78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3%以內。城鄉市場繁榮,物價基本穩定。

社會事業教育投入逐步增加,實現“三個增長”;危房改造71萬平方米,教育基礎設施得到改善;義務教育階段“兩免壹補”政策全面落實,順利通過省市政府教育督導評估;各類教育全面發展,高考分數實現歷史性突破。2006年,萬名本科生上線率比2003年增長了20.74%。公共衛生體系得到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醫療救治體系基本形成,社區衛生服務和初級衛生保健得到加強,保持“省級衛生縣”榮譽稱號。計劃生育工作新機制建設步伐加快,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人口素質進壹步提高。先後被評為“省級人口和計劃生育先進縣”、“省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縣”。紮實推進“幸福平安”創建活動,開展“嚴打”鬥爭和專項整治,科技強警,社會治安秩序基本穩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連續三年保持全市前兩名,進入全省先進行列,榮獲全國“平安家庭”創建活動先進縣稱號,成為全省首批“平安縣”。“八榮八恥”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公民道德建設全面推進。國防動員、國防教育、人民防空和民兵預備役工作成效顯著,實現34年35次不負責任退出,連續5年獲得“省級雙擁模範縣”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