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感覺到手部有莫名其妙的酸麻無力感,並且肩頸僵硬嗎?是否反復落枕,甚至常常頭痛、頭暈?小心頸椎病已找上妳!
頸椎由七塊骨頭構成,連接著頭部和身體,支撐住頭部的重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頸椎上有許多肌肉、韌帶附著,有血管從中通過,也有神經從內延伸而出,扮演著維持生理機能的重要角色。
頸椎病是頸椎結構發生異常所導致。每壹節頸椎之間,有椎間盤及韌帶,幫助減少摩擦。隨著老化,椎間盤內的水分會慢慢消失,而錯誤的姿勢也會導致頸椎壓力變大,慢慢磨損椎間盤。壹旦磨損過多,頸椎之間的摩擦力增大,骨質就會增生,長出“骨刺”,壓迫頸椎的動脈以及神經。
當頸椎出問題,血管和神經被壓迫,此時不只引發脖子酸痛,還可能導致各種各樣、甚至看似和頸椎毫不相關的病癥出現。比如:
視力異常: 視物模糊、眼痛、畏光、流淚。
聽力異常: 若椎動脈遭到壓迫,供應耳部的血流不足,就會產生耳鳴、重聽。
喉嚨異物感: 吞咽時感到不適,可能伴隨惡心、嘔吐、胃食道逆流等癥狀。
經常反復落枕: 頸椎結構不穩定,睡眠姿勢稍有不適,便可能落枕。
肩頸僵硬: 後頸部僵硬、活動受限、酸痛,容易疲勞,轉動頸部常有聲響。
手部酸痛: 通常酸痛感由肩頸延伸下來,嚴重者可達到手指。
頭痛: 患者常常感到頭痛由肩部延伸而上,通常可指出頭痛的明確範圍。
頭暈: 椎動脈遭到壓迫,造成頭部供血不足,便可能發生頭暈,嚴重者伴隨惡心、嘔吐。
交感神經癥狀: 若交感神經遭到壓迫,便有可能產生胸痛、心跳異常、流冷汗等癥狀。
頸椎的老化是自然現象,但是發生頸椎病的年齡卻有愈來愈年輕化的趨勢。不良的站姿、坐姿,或是運動傷害,都會加速頸椎老化,導致頸椎病。
妳可以做個小實驗,在站立的情況下,將壹瓶裝滿水的寶特瓶高舉過頭,手臂打直並貼著耳朵,感受此時手臂所承受的重量。接著將手臂往前旋轉四十五度,此時會感到手臂承受了比剛才更大的重量。
同樣的道理,現代人無論走路或搭車,都習慣低頭盯著手機看,或是辦公時,將脖子向前伸出以看清楚電腦螢幕,這些姿勢就如同剛才的小實驗,都讓頸椎在不知不覺中向前拉長而承受更大的壓力,長期下來造成頸椎勞損。
不良飲食與作息也會加重頸椎病。例如睡眠不足,會導致肌肉容易僵硬,也會讓身體對疼痛的感覺增加,使頸椎病癥狀惡化。如果喝太多咖啡、茶葉、可樂等含咖啡因的飲料,則會使血管收縮,導致供應肌肉的血流量不足,造成肩頸更加僵硬、手部更加酸麻。
平時在家可以揉捏壹些穴道來放松肩頸肌肉,緩解頸椎病。
方法是早晚各揉按穴位壹次,每次約2到3分鐘,力道為“感覺到有點酸脹”即可,不必按到痛的程度。若要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熱敷,或是洗澡時以適當溫度的熱水沖肩頸部,也可以找中醫師來針灸。
● 中渚穴、後溪穴
“中渚穴”位於手背,以壹手食指,從另壹手小指與無名指的指根之間,往手臂方向輕推,越過掌指關節後的凹陷處,即是中渚穴,若按壓會有酸脹感。
取“後溪穴”,則是將手輕輕握拳後,在手掌感情線的尾端、小指下側邊凸起像壹個火山口的地方。將手掌張開後,再按同壹處會發現有凹陷,用力壹點按會感覺到酸脹。
中渚穴、後溪穴明明是手上的穴位,怎麽能治療肩頸酸痛呢?其實這就是中醫“遠端取穴”的效果。中渚、後溪分別屬於手少陽三焦經與手太陽小腸經,由於這兩條經絡都從手背延伸到肩頸部位,因此按摩這兩個穴可以緩解肩頸僵硬。
在古籍《通玄指要賦》中有記載:“脊間心後者,針中渚而立痊。頭項痛,擬後溪以安然。”脊間心後,指的是大約肩胛骨邊緣的肌肉,如果有僵硬的情況,可以針中渚穴,緩解效果非常好,而有頭痛或脖子肌肉痛的問題,則可以針後溪穴。
風池穴位於後頸部,頭骨下方。先摸到耳垂,沿著耳垂同高度的水平線向內摸,越過壹塊骨頭後,會在貼近頭骨觸摸到凹陷,按下去有酸脹感的話即是風池穴。
按摩前,先正坐,接著將手舉起來,彎曲手肘,讓自己的肩膀、小臂與脊椎正中線呈現兩個直角三角形,接著以大拇指揉按風池穴,其余四指輕放於頭部。風池穴為頸部肌肉的交縫處,多揉按可以放松頸部的肌肉,緩解頸椎病。
頸椎病多是姿勢不正確所導致的,維持良好姿勢,有助於減輕脊椎壓力,幫助改善脊椎病。比如看手機前,可以先收下巴,再低頭,同時將手機稍微擡高壹點,讓頸椎盡量保持正直。
平時坐椅子,盡量挺直腰桿,微微收下巴。若做這個動作,會發現頸部的肌肉變比較軟,代表頸部所承受的力量變小了,呼吸也隨之變得暢通。如果平時感到鼻咽部有異物的患者,做這個動作,也會有所緩解。
1. 反向拉筋
多數人的習慣動作是上半身向前傾,如同蝦壹般彎曲,因此胸腹部的肌肉長期收縮較多,背部的肌肉反而較少收縮,久了導致肌肉不平衡,肩頸更加容易酸痛。朱雅莉中醫師認為,多做反向的伸展操,能緩解頸椎病。
① 將雙手平舉,向後伸展,同時深呼吸,停留5至6秒後放松。
② 身體站直,雙手放在背後,掌心朝下,十指交叉,深吸壹口氣,手往後拉高、拉長,同時下巴向上延伸(不是單純的向上擡,而是想像要浮出水面呼吸壹樣地伸長脖子)。停留5至6秒後放松。
2. 伸展頸部肌肉
① 正坐在椅子上,壹手將下巴水平向後推,另壹手的手掌則放在頭頂,將頭部輕輕向前拉,此時會感到脖子肌肉稍微被拉緊,維持約十五秒鐘。
② 左手從頭頂越過伸到頭的右邊,中指位置約在右耳上方,接著將頭輕輕向左扳,感覺脖子右邊的肌肉被拉緊,維持約十五秒,接著換邊。
③ 休息壹下,重復2到3次。
在正規醫療院所,通常采用“牽引治療”來緩解頸椎病,目的是將頸椎之間的距離拉開,使“骨刺”不容易壓迫到神經,因此可以減緩癥狀。牽引的力道必須控制好,壹般頸椎的牽引治療,最初從體重的七分之壹開始,慢慢增加力道,最大力道可達到體重的四分之壹。
若使用超過四分之壹體重的牽引力道,癥狀仍無改善的話,就必須考慮其它治療法,壹味的加大力道可能適得其反。
網路上流傳壹段影片,壹位婦人用“上吊”的方式牽引頸椎,宣稱每天吊頸椎治好自己很多疾病。影片中的婦人吊在半空中,用全身的重量去牽引頸椎,使用超過常規的力道,不慎的話,可能造成舌骨疼痛、頭暈或其它副作用。其實,真的不必如此冒險,現代醫院或復健診所都有專業的儀器可以處理,若有相關問題,交給專業的醫師、物理治療師處理,才比較有保障。
壹旦患上頸椎病,真的很讓人苦惱。平時做好保養,更勝於發病時尋求治療。俗話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是很有道理的,站姿與坐姿端正,除了禮儀上的要求外,也能保持自身頸椎 健康 ,減少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