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古代經典,人們都知道“四書五經”,但其實這並不全面,因為除了大家熟悉的“五經”之外,還有第六經——景悅,研究古代聲樂經典,所以應該叫“四書六經”,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孔子刪詩書,集禮樂,成六經,是中國文化之源”
經過研究,專家推測景悅是被秦始皇燒死的,因為公元前213年發生了“焚書坑儒”事件,這是秦始皇為了維護統治權威而發動的壹場文化大災難。“至秦末,詩書焚,六藝乏”(司馬遷《史記》),故專家懷疑。
到1936,距離景悅被摧毀已經過去了兩千多年。公元5438年6月+10月,壹個叫邵的專家在陜西鹹陽旬邑縣修訂縣誌。他從晚清地方學者肖誌寶那裏獲得了壹份秘密文件。根據這位老學者的說法,這是失蹤已久的景悅的遺跡。但他起初不確定那是不是景悅。畢竟2000多年過去了,直到老學者給他講了這個故事,他才確定。
老秀才告訴邵專家,明末清初,旬邑縣直道村有壹個大家族,家中長子名叫熊英。熊英十六歲那年,壹天雨後,他去村外的古廟裏散步,發現廟裏已經是壹片廢墟,廟裏也被雨水淋透了。正準備離開時,他無意中看到墻角散落著壹堆竹簡,有些被雨水浸濕了。熊英對竹簡感興趣,因為他平日裏閱讀了大量的詩歌書籍,所以他把它們撿起來帶回家收藏。
熊英撿回家的竹簡都寫著字,但字體都是蝌蚪形的,他壹時分不清。20多年後,熊英聲名鵲起,有壹天他偶然想起少年時撿到的竹簡,於是把它們都找來研究。經過三年的整理,熊英發現原來是失傳已久的景悅,於是登天加註,編成了壹本書,《旬邑縣誌》中也有提及,可見這位學者所言屬實。
在接下來的兩百年裏,受戰爭影響,熊英的竹簡全部丟失,他編纂的大部分《景悅》也毀於壹旦。幸運的是,熊英的後代也收集了景悅的壹部分。為了更好地保存景悅,他把它交給了當時的密友和文化學者肖誌寶。肖之寶得到景悅時,經過壹番考證,肯定是景悅,於是把它當作命根子留了下來。
肖之寶老了,為了讓活下去,他找了壹個接班人,就是上面說的邵專家。據專家邵後來回憶,肖之寶送給他《景悅》三卷,每卷約100頁。經鑒定,這確實是明朝的紙,開頭有熊英寫的序言。邵專家得到後非常興奮,很快就準備復制,並妥善保存了原件,還在報紙上刊登了的消息。
消息壹出,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討論,被稱為兩千年來文化界的壹件大事。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就在邵專家準備出版《景悅》的時候,安發生了壹些事情。不久後,邵專家被雙規。雖然邵專家最後安然無恙,也沒有了出版的消息,但最可怕的是的三本原版消失了,就像憑空消失了壹樣,從此杳無音信。誰拿了音樂之書?
後來專家們對景悅的下落也有許多猜測。比如在政變中被壹個不識貨的士兵給毀了,但是這個說法不成立,因為邵專家視如命,而且壹定是極其隱蔽的,不可能被發現。有專家推測,仍在邵後人手中,或被後人遺失,或被後人偷偷收藏,但都是推測,讓人感到無比惋惜。
值得壹提的是,2018年,在“中國古典數字工程”的基礎上,中國考古學家利用大數據智能檢索,還原了景悅的部分內容,並出版了《景悅紀》壹書,這也是壹種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