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什麽意思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什麽意思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意思是只有心存了敬畏,才能有如履薄冰的謹慎態度,在行為上有所禁止。

“心存敬畏”不僅僅是壹種人生態度,更是壹種價值取向,是壹種人生的大智慧。以壹顆敬畏之心來面對我們的生活和棲身的世界,堅持做人的原則,守住做人的底線。

這個句子的出處是

曾國藩的名言“心有敬畏,行有所止”。

人生在世,有些事情可以做,有些事情必須做,而有些事情卻絕對不能做

當事情觸碰到了底線,超越了界限,違背了原則,逾越了規矩,那就是絕對不能做。絕對不能做的就是“不為”,就是“止”,這是理智的人生態度。

明朝理學家方孝孺說:“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規,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做人要講規矩,多行不義必自斃,多行善事有好報。心存敬畏,就不會為所欲為,不會道聽途說,懂得凡事適可而止,懂得如何取舍。心中沒有敬畏,肆無顧忌地奪取利益,是褻瀆了生命,是要得到“天意”的懲罰。後人據此,總結出“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

所謂“敬畏”,是人對待世間萬事萬物的壹種態度。“敬”為尊敬,“畏”為畏懼,合在壹起是“既尊敬又畏懼”。“尊敬”這兩個字是後天修為,“畏懼”這兩字是與生俱來的。壹個人只有心存敬畏,才會走得遠,走得穩。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知道敬畏,懂得敬畏,是君子的處世之道;唯我獨尊,不可壹世,是小人的狂妄言行。

我們怎麽做才好

要做得“行有所止”,就要懂得“放下”

人生像是壹場任重而道遠的旅行,遇到的事情,遭受的困難、挫折,就像背負的行囊。聰明人懂得精簡,不時地將不需要的東西清除出去,輕裝上陣;而愚笨的人卻任何壹點東西都要背上,結果越背越多,重不堪負。

當止則止,過往不悔,這是壹種人生大徹大悟的智慧

人生只是壹個過程,根本就不是比賽,妳和誰都不需要比。如果壹定要找到對手,那就是死亡,但結局已經註定,所以這不是比賽。承認在某些問題上的無能為力,反而可以把更多的力量,投入到真正可以取得成效的領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