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孟浩然的時代是怎樣的?

孟浩然的時代是怎樣的?

孟浩然生活在唐朝。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園詩人)

孟浩然(689-740)生於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世稱孟襄陽。因從未為官,故又名孟山都,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

孟浩然生於盛唐,早年立誌用世。在經歷了仕途的艱難和痛苦之後,他依然能夠自重,不去奉承世人,做壹個終生的隱士。曾隱居於鹿門山。40歲到長安旅遊,應該是進士提拔。他曾在國子監寫詩,名為龔青,為之擱筆。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率部至幕府,後隱居。孟的詩多為五言短篇小說,多為山水田園詩和隱逸詩,多有遊仙服事的心境。雖然不是沒有冷嘲熱諷,但更多的是詩人的自我表現。

孟浩然的詩雖然沒有王維的詩博大,但卻有著獨特的藝術造詣,所以後人把孟浩然和王維合稱為“王蒙”,《孟浩然集》傳世三卷。

角色的生活

詩意的青春

唐永昌元年(689),孟浩然出生於襄陽城,書香門第,薄產不斷。

唐太宗元年(698年),孟浩然跟隨弟弟學習劍術。

唐景隆二年(708),孟浩然20歲。他常年遊盧蒙山,寫下了《盧蒙山題》這首詩。詩歌標誌著浩然獨特詩歌風格的基本形成。

唐景雲二年(711),孟浩然23歲,與張子榮住在鹿門山。

為官職四處遊蕩

唐元年(712),冬天,送張子榮考進士,寫了壹首《送張子榮進士居》。25歲到35歲,為了入體,離開親人,遠行,漫遊長江流域,廣交朋友,拜謁官員名流。

唐開元五年(717),遊洞庭湖。甘姨對張說道。登嶽陽樓,寫壹首《嶽陽樓記》獻上。

唐開元六年(718),二月,張稱之為荊州都督史。四月上班。浩然住在家裏,寫詩感嘆貧窮和挫折,渴望有人介紹他給皇帝。

唐開元八年(720),暮春,浩然患病,贈張子榮詩壹首《暮春病時寄張八》。九月九日,浩然、賈幹登仙山,吟詩作酒。

唐開元十二年(724),孟浩然三十六歲,漢斯復職為相州刺史。盧偉是襄陽令,浩然和他是忘年交。因為玄宗在洛,所以去洛陽求官,在洛待了三年,壹無所有。

唐開元十三年(725),李白出蜀,遊洞庭助漢,孟浩然與李白交遊,成為摯友。漢斯去世時,天子親筆為他的紀念碑題字。浩然和盧偉立了壹座石山。

唐開元十四年(726),三月,浩然遊揚州,途經武昌,遇李白。李白在黃鶴樓送別了壹首詩。

不在北京做官

唐開元十五年(727年),孟浩然第壹次趕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

唐開元十六年(728),初春,他在長安寫下《長安平春》詩,抒發自己的向往和情懷。孟浩然三十九歲,科舉失敗。同年,孟浩然與畫孟浩然的王維交了朋友,兩人成了忘年交。孟浩然在進士失敗後仍留在長安獻詩賞析。他曾在國子監寫詩,成為名臣,向其進貢。他和張是很要好的朋友。傳說張說自己被私下請到內務府,恰逢玄宗到來,浩然逃到床下。張說,他不敢隱瞞。據實,玄宗奉命見之。浩然把他的詩朗誦到“我因犯錯誤而被明智的統治者放逐”的句子,玄宗很不高興。他說:“妳不想當官,我又沒有拋棄妳,憑什麽指責我!“把它放回襄陽。漫遊吳越後,窮得不得了。

幽居

唐開元十七年(729),孟浩然離開長安,轉戰襄陽、洛陽,夏遊吳越,與曹三泛舟。曹三的建議是推薦浩然,浩然婉言謝絕寫詩。第二年,他參觀了江南著名的寺廟。

唐開元十九年(731),同年孟浩然四十三歲。春天,他在越州獻上謝富池的詩,以示對農耕的關心。繼續與江浙友人作詩。

唐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孟浩然第二次到長安求官,沒有。那年浩然回到襄陽。

唐開元二十三年(735年),韓朝宗任襄州刺史,對孟浩然十分賞識,便邀其赴宴,並向朝廷推薦。孟浩然沒有按約定去北京,因為他認為作為刺史的韓朝宗不能讓他做官。同年,李白去襄陽和孟浩然玩。李白走後,浩然到蜀,遊歷廣漢。

幕府入口

唐開元二十五年(737),張九齡為荊州長史,導致幕府。不久,他還是回到了他的故居。

唐開元二十六年(738),浩然遊歷荊州多處。夏天,浩然背部壞疽,躺在襄陽。第二年,我的病加重了,很多朋友來看望我。

終於南苑了

唐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王長齡被貶襄陽,拜訪孟浩然。他們愉快地相遇了。孟浩然背上生了毒瘡,他會好的。他因為沈溺於宴飲和吃新鮮食物而死。

詩歌成就

王維與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第壹人、“向星”創作的先行者孟浩然並稱山水田園詩派,後人為了突出他們在山水田園詩派中的突出作用,也稱“王蒙詩派”。此派與陶淵明、謝爾(謝靈運、謝朓)的詩壹樣長,以田園風光、隱逸生活為主要題材,風格沖淡自然。孟浩然的詩歌擺脫了陸唐時期詠物的狹隘境界,表達了更多的個人擁抱,給開元詩壇帶來了清新的氣息,贏得了當時人們的敬仰。孟浩然是唐代第壹位寫山水詩的詩人,是王維的先行者。他的遊記描寫生動,洞庭湖給總理張的信氣勢磅礴。

孟浩然的人生經歷比較簡單,詩歌創作的題材也比較單壹。孟的詩多為五言短篇小說,多為山水田園詩和隱逸詩,多有遊仙服事的心境。雖然不是沒有玩世不恭,但更多的是詩人的自我表達。孟石的詩不是雕琢,而是思考,充滿了超妙的自得趣味,而不是節儉貧瘠。他善於探索自然與生活的美,即時了解現場,寫出自己此刻的真實感受。如《秋登萬山寄張吳》、《夏在南亭思辛》、《郭莊》、《建德夜泊》、《鹿門夜歌》等。,自然變得渾渾噩噩,但意境清晰,韻味十足。

在孟浩然看來,他的山水詩中的意象不再是對原始山水的描繪,也不是他個人情感的簡單添加,而是采用了壹種表現手法,將山水意象的描繪與他的思想、感情、氣質的展示結合起來,從而使他的山水詩中的意象描寫達到了壹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他的山水詩中的意象上升到了壹種高級的藝術意象形式,即“意象”。可以說,在孟浩然之前,還沒有哪位詩人的山水詩能如此深刻地打動作者的人格。

輕松自然的詩歌風格

孟浩然的詩歌主要表現隱逸、閑適、漂泊、憂思,詩風清淡自然,擅長五言古詩。

孟浩然是唐代第壹位致力於寫山水詩的詩人。他主要寫山水詩,是山水詩田園派的代表人物之壹。前期主要寫政治詩和邊塞遊俠詩,後期主要寫山水詩。如今有200多首,大部分是他漫遊時寫的詩,也有他遊覽家鄉萬山、仙山、鹿門山時寫的作品。還有幾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詩。這首詩取材的地理範圍相當廣泛。

山水是南朝詩歌最重要的題材,經歷了長期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到了孟浩然,山水詩被提升到了壹個新的高度,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詩歌中的情與景不僅是相互襯托的關系,而且是水與奶的緊密結合;詩歌的意境因為剔除了壹切不必要的、不協調的成分而更加純粹、清晰;詩的結構也更加完美。孟浩然在旅途中更喜歡水上漂流,就像他自己說的:“對於許多山川河流,他經常去劃船。”(景七裏潭)他的詩多寫江南水鄉的美景和漫遊的情趣,如泛舟西野)

方日夕先生在《略論孟浩然詩風之清淡》壹文中指出:“縱觀孟浩然的詩風,大致有三個方面:壹是思想感情之淡,無激烈之情;其次,詩意表達較弱,沒有強烈的詩意展示;第三,語言色彩淡,沒有豐富多彩的描寫。

山水詩的豐富意境

孟浩然山水詩的意境大多充滿生機和寧靜。但他也可以用雄壯的文筆表達自己的偉大。如“在李鵬湖看廬山”。唐代詩人潘德輿以此詩及早年蒲潭垂釣為例,稱孟之詩"雄健,俯視萬物"(《陽詩話》),顯示了其旺盛的重要特征。盛唐時期著名的詩評家尹坤喜歡用“向星”壹詞來談論詩歌。他在評論孟浩然的兩首詩時,也說“無論是什麽形象,也是真實的”(見《何紀靈》)。所謂“向星”,是指詩人的情感和精神控制著意象,使之與詩人心靈的振動融為壹體,從而獲得生命、人格和活力。強調“向星”其實是孟浩然詩歌的共同特征。這壹點可以通過比較幾部不同的作品看得更清楚。《洞庭湖寄語張》、《桐廬舟寄揚州友》、《建德夜泊》這三首詩,都是關於江湖的,但卻有著不同的個性。第壹首是孟應聘張九齡幕府時寫的。他很興奮有機會嘗試他的野心。曾寫過“感恩奏冠,平安守貧”(《書懷壹·景宜·郝彤》)和“故人今在任,故去猶未晚”(《送丁大豐進士至張九齡》)。正是這種昂揚的情感,使他寫出了“雲夢霧繞嶽陽”這樣壯麗的名句。第二首和第三首是落魄後去南方吳越旅遊的那天寫的。前者以風和河的洶湧景色寫出了自己心酸的內心騷動,後者以野曠清江的寧靜景色寫出了孤獨遊子的情懷。他們的精神非常不同。以“興”為本質,以“象”為本質,突出主體的情感感受,將兩者統壹起來,構建完整的意境,是孟浩然寫山水詩的重要貢獻。

創造性的詩歌表達

出入古代的體格,充滿了灑脫的感覺,這也是孟創作的表現之壹。孟浩然詩歌的語言是“輕語而不淡味”(《沈德潛唐詩別集》),不勾通奇與異,而規避俗。他的壹些詩,往往在簡單的描寫中提煉,但密密麻麻的經緯,似乎又在不經意間表現出來,顯示出很高的藝術功力。比如他的成名作《路過老人村》。縱觀的敘述,看似家常,與陶淵明的《飲酒》等詩有異曲同工之妙,但陶寫的是古風,這首詩卻與之接近。對聯“我們看著綠樹環繞著妳的村莊,遠處的山是淡藍色的”畫龍點睛地勾勒出壹個青山綠樹環繞的村莊的典型環境。還有婦孺都能背誦的五行詩《春曉》,也是壹種自然語言中的惜春的微妙感受。此外,孟浩然在詩體運用上也常常突破固有公式的限制,使他別有壹番情趣。比如詩中的“中望舟”,平仄聲調都是五聲格式,而中國的對聯卻不做駢文對,顯得古韻十足。胡應麟《為詩作詩》認為這類詩“六朝自然短古,若押韻,便覺超脫。”再比如《夜歸鹿門山》,是詩體,但只寫了壹路夜歸的路程,沒有鋪張。其寫作體系的規模與現代詩相近,吸收了現代詩語言簡潔的特點,同時突出了連唱式的句子結構,讀起來相當精彩。

獨特的詩歌審美觀

孟浩然對詩歌創作的藝術形式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主張詩歌要形象思維,通過詩歌的語言塑造形象,通過形象表現詩歌的意義。讀者以“棄象忘詞”為榮。他在《本李悅新左婷》詩中寫道:“要棄象而悟,忘言而理。在沈默中妳得到了什麽?唱歌也很別扭!“孟浩然借用佛教、道家哲學中的‘棄象忘言’理論,主張詩歌創作的抒情表現和表達不能過於直白,而要有意象之外的弦外之音和意味。

孟浩然還主張詩歌不要被近體韻律所束縛,而要“精致自然”。孟浩然詩集收錄詩歌267首,其中五言詩63首,七言詩6首,五言詩130首,七言詩4首,五言詩37首,五言絕句19首,七言絕句8首。可以看出,除了69首古詩外,全部都是近體詩,五言詩最多。可以說,他是盛唐第壹個大量寫近體詩的詩人。但是,這些詩大部分都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現代詩。《舟中望夜》、《從寄三到揚州》、《從洞庭湖寄燕酒》、《從杜下寄新娥》、《與友人登燕山論》等詩,都不符合五言詩的二重性。不過詩人對他們的評價還是挺高的。嚴羽的《滄浪詩話》說:“壹切言之有序,聲韻鏗鏘。”現代詩歌形式的完全成熟是在孟浩然之前的杜時期。杜也是襄陽人,他不能不知道。那麽,他為什麽不走老杜的路呢?對此,石步華《仆上詩》認為:“五言法中文兩個錯字,兩個錯別字,所有錯別字都要壹口氣寫出來,妙而自然。新手要註意對抗,不能陷入這種境地。”也就是說,孟浩然的五言律之所以違法,是因為其深層次的審美原因。他對自然美的追求,是對初唐過度追求形式美的壹種矯正。他把古風和現代風格融為壹體,他的現代風格多為古風。現代詩歌的格律精神與古風的自然平和有機結合,從而達到“意境優美”的藝術境界。讀孟浩然的詩,看不到近體格律的束縛,卻有壹種流動的自然。既要接受近體的規則,又不能被近體的法則所累,凡事以自然為第壹標準。

個人工作

《孟浩然集》有三卷,是唐代王士元編的。本書收錄了孟浩然詩歌218首,由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影印。通過這本書衍生出很多作品,包括:明代金毛本名為《孟向陽集》,也有三卷,編排與宋本有所不同。明代有顧道洪刻本補遺,附襄陽外編壹卷。影印、刻制四冊四輯;明代張勛業出版了兩冊,楊壹童出版了壹冊。1975臺北學生書店出版尤新立《孟浩然集筆記》。1988巴蜀書店出版李孟浩然詩集校勘。1998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徐鵬《孟浩然文集劄記》。200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童培基《孟浩然詩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