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點刺放血原理?

點刺放血原理?

 提到放血療法,可以治療很多疾病,我在臨床常常用放血療法來治療疾病,這個方法往往也是各種治療方法不顯的前提下用放血療法,常常會有峰回路轉的功能和作用。放血療法就是指用三棱針、粗毫針或小尖刀刺破穴位淺表脈絡,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內蘊之熱毒,達到治療疾病的壹種方法,具有消腫止痛,祛風止癢、開竅泄熱、鎮吐止瀉、通經活絡之功效。  本療法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黃帝內經》,如“刺絡者,刺小絡之血脈也”:“菀陳則除之,出惡血也”。並明確地提出刺絡放血可以治療癲狂、頭痛、暴喑、熱喘、衄血等病證。相傳扁鵲在百會穴放血治愈虢太子“屍厥”,華佗用針刺放血治療曹操的“頭風癥”。唐宋時期,本療法已成為中醫大法之壹。《新唐書》記載:唐代禦醫用頭頂放血法,治愈了唐高宗的“頭眩不能視癥”。宋代已將該法編入針灸歌訣“玉龍賦”。金元時期,張子和在《儒門事親》中的針灸醫案,幾乎全是針刺放血取效,並認為針刺放血,攻邪最捷。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為流行,針具發展也很快,三棱針已分為粗、細兩種,現在的壹次性點刺針更適合臨床應用和百姓大眾的自我治療方式。  放血療法治療疾病比較廣泛,小到感冒發燒,頭痛腦熱,大到急病重癥都可以用放血治療,常常使用放血治療會起到峰回路轉的功效。***** 壹些瘀癥和寒癥,痹者,萎癥,腰病,坐骨神經痛、頭痛、眼痛、血栓,青少年痤瘡,銀屑病,濕疹等都可以用這種方法治療,我在臨床治療多例病人,這種方法療效可靠,效果好。治療方法  1、放血的部位:頭痛取穴大椎和太陽。大椎用三棱針點刺3-5針,上罐,大約出血5-10毫升。太陽穴放血,點刺2-3針,上罐,出血大約2-5毫升。耳尖,點刺,擠出5-10滴血液。這種放血適合頭痛,眼病,感冒發燒。詳細放血治療案例,本博客有這樣的文章。  2、小兒咽痛,可以放血少商和商陽。捏住指尖,快速點刺,擠出血液5滴左右。可以適用於發燒,咽痛。  3、腰病治療放血取穴:委中,主要看血絡,在血絡上點刺,點刺後上罐,多者出血50毫升左右。腰陽關,點刺3-5下,上罐出血約10-20毫升。適合腰病和坐骨神經痛。  4、壹些瘀癥和寒癥,痹者,萎癥,血栓,青少年痤瘡,銀屑病,濕疹等這些疾病,要在多處放血,根據不同情況不同對待,壹般放血後,看其效果,有的壹次見效,就不用第二次或第三次,有的壹次放血量很大,那麽就要等10天或15天進行第二次,放血,如果出血量不大,那麽就可以三天 或壹周放血壹次,放血壹定要看病人的好轉情況而決定間隔放血的天數。  放血的部位以足太陽膀胱經為主要部位,這是我的臨床經驗,壹般我認為足太陽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把這個部位打通了,所有的疾病都會相應的減輕癥狀。  取穴:大椎,大抒(雙側),肺俞(雙側),心俞(雙側),肝俞(雙側),胃俞(雙側),腎俞(雙側)加耳尖部位,放血方法同上,如果有皮膚類疾病要加上曲澤和血海。  方法:分別在大椎和大抒(雙側),肺俞(雙側),心俞(雙側),肝俞(雙側),胃俞(雙側),腎俞(雙側) 穴位上點刺3-5針,然後上罐,拔罐拔到沒有鮮血流出為度,在這個拔罐期間,要多上幾次罐,觀察出血量。我壹般拔到三次的時候,就不會再有新鮮的血液流出來。在點刺的過程中,如果病人方便治療,可以少選幾個部位,分期分批的治療,免得壹次上針太多,病人承受不了,如果治療不方便,就要盡量壹次治療,免得別人跑來跑去的,耽誤時間。註意事項  有的病人問,幾天放血壹次好,那麽這還是要看出血量,出血量大在100毫升左右,可以10-15天壹次。小於50毫升,可以壹周壹次,小於30毫升,可以3-5天壹次。  如果是家人幫助操作,方便治療,可以分期分批治療。*******

呃....如果實在太急的話 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