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āo shèn tāng
2 《嵩崖尊生》卷十三 2.1 方名消腎湯
2.2 組成海藻2錢,海帶2錢,昆布(俱洗淡)2錢,橘核2錢,桃仁2錢,楝子肉2錢,木香1錢,白術1錢,茯苓1錢,玄胡5分,木通5分,當歸5分,肉桂5分,人參5分,淫羊藿3分,鹽、酒各少許。
2.3 主治壹切疝氣
2.4 附註本方改為丸劑,名“橘核消腎丸”(見《瘍醫大全》)。
古籍中的消腎湯 《聖濟總錄》:[卷第五十九]消腎
並煉蜜同和為劑,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茅根湯下,不拘時。治消腎,自腰以下。瘦弱無力,小便數或...
《癥因脈治》:[卷三三消總論]內傷三消積熱三消之治煩渴引飲,清肺飲。口臭易饑,清胃湯,加幹葛。如肺胃積熱,下流膀胱,八正散。若肝膽之...
《外科啟玄》:[卷之三]明內消法論。必然外攻。治當內消。使絕其源而清其內。不令外發。故雲內消。乃初起微覺之時。即以湯液內用黃連大黃芒...
《醫方集宜》:[卷之五消渴門]治方治腎消白茯苓(去皮五兩)菟絲子(酒煮焙十兩)石蓮肉(三兩)五味子(七兩)為末用山藥末六兩打糊為丸如桐...
《三因極壹病證方論》:[卷之十三消治法]古瓦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