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關沖簡介

關沖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出處 5 穴名解 6 特異性 7 所屬部位 8 關沖穴的定位 9 關沖穴的取法 10 關沖穴穴位解剖 10.1 層次解剖 10.2 穴區神經、血管 11 關沖穴的功效與作用 12 關沖穴主治病證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關沖穴的配伍 15 特效 *** 16 文獻摘要 17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關沖 1 拼音

guān chōng

2 英文參考

Guānchōng TE1 [中國針灸學詞典]

guānchōng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TE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SJ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穴位 關沖 漢語拼音 Guanchong 羅馬拼音 Kuanchung 美國英譯名 Pass Flush 各

號 中國 TE1 日本 1 法

國 莫蘭特氏 TR1 富耶氏 TR1 德國 3E1 英國 T1 美國 TB1

關沖為經穴名(Guānchōng TE1)中沖穴的位置。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屬手少陽三焦經[1][2]。關沖是手少陽三焦經的井穴,五行屬金[3][2]。關通“彎”,此指無名指,沖即沖要,此穴在無名指端沖要處,故名關沖[2]。關沖穴主要用於外感熱病,頭面五官疾患:如頭痛發熱,熱病汗不出,頭眩,頷痛,喉痹,耳鳴耳聾,頭痛,目赤,耳聾,熱病,昏厥,耳鳴,目赤痛,目生翳膜,視物不清,舌強,舌卷,舌裂,舌本痛,口幹,唇幹裂,痄腮,眩暈,霍亂吐瀉,不嗜食,肩臂疼痛不能上舉,掌中熱,瘧疾,中暑,現代又多用關沖穴治療血管性頭痛,結膜炎,角膜炎,急性扁桃體炎及腮腺炎,咽喉腫痛,喉炎,角膜白斑腦血管病,小兒消化不良等,又為臨床急救要穴之壹。

4 出處

《黃帝內經靈樞·本輸》:三焦者,上合手少陽,出於關沖,關沖者,手小指次指之端也,為井金。

5 穴名解

關通“彎”,此指無名指,沖即沖要,此穴在無名指端沖要處,故名關沖[2]。

關,彎也。手之第4指稱無名指,不能單獨伸直,故壹名環指。沖,即要沖。中醫將門、戶、關等喻為經氣出入之處,穴居彎曲指端沖要之地,承手厥陰之脈,由勞宮分布支線,直出無名指外側端,循手表腕,出臂外兩骨之間,即外關穴也。故本穴治癥,多與外關同。猶如外關之附穴也。穴在少沖、中沖之間,故亦名之以“沖”,而曰“關沖”,意其與內關、外關通也。[4]

6 特異性

關沖穴為手少陽三焦經五輸穴之井穴,五行屬金。

7 所屬部位

指端[5]

8 關沖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關沖穴在手環指末節尺側,距指甲角0.1寸(指寸)[3]。

關沖穴位於手指,第四指末節尺側,指甲根角側上方0.1寸(指寸)[2]。

關沖穴位於無名指尺側,指甲角旁約0.1寸[1]。

關沖穴在手少陽三焦經的位置

關沖穴在指端的位置

關沖穴在指端的位置

關沖穴在指端的位置(肌肉)

關沖穴在指端的位置(骨骼)

9 關沖穴的取法

俯掌,沿無名指尺側緣和基底部各作壹平線,相交取穴。

關沖穴位於手指,第四指末節尺側,指甲根角側上方0.1寸(指寸)[2]。

俯掌,第4指末節尺側指甲根角側上方(沿角平分線方向)0.1寸,相當於沿爪甲尺側畫壹直線與爪甲基底緣水平線交點處取穴[6]。

快速取穴:沿手無名指指甲底部與側緣引線的交點處即是關沖穴[7]。

10 關沖穴穴位解剖

關沖穴下為皮膚、皮下筋膜、指甲根。有指掌側固有動、靜脈所形成的動、靜脈網。分布著來自尺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皮膚薄,由尺神經指掌側固有神經的指背支分布。皮下筋膜薄而疏松,並有纖維束連於皮膚和骨膜。手指的靜脈多位於背側。淺淋巴管與指腱鞘、指骨骨膜的淋巴管相通。手的動脈每指有4條,即兩條指掌側固有動脈和兩條指背動脈分別與同名神經伴行。均位於指掌、背面與側面的交界線上。因指背血管及神經較細短,所以指的掌側及末二節指背側皮膚和深層結構,均分布有掌側的血管和神經。

10.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指甲根[2]。

皮膚→皮下組織[8]。

10.2 穴區神經、血管

有指掌側固有神經(尺神經分支)和指掌側固有動、靜脈所形成的動、靜脈網分布[8]。

布有來自尺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和指掌側固有動、靜脈形成的動、靜脈網[1]。

11 關沖穴的功效與作用

瀉熱開竅,清利喉舌,活血通絡。

關沖穴有清熱解郁、回陽開竅作用[2]。

關沖穴為手少陽三焦經之井穴,善治神誌病、頭面五官病、熱病、瘧疾等[9]。

“井主心下滿”,故關沖穴可治療霍亂吐瀉、不嗜食等胃腸病[9]。

關沖穴系三焦經之井穴,是該經經氣所出之所,能清三焦之熱,醒神開竅,治口幹,喉痹,目昏,掌熱,煩滿,目翳,臂痛,小兒驚厥等癥[4]。

12 關沖穴主治病證

關沖穴主要用於外感熱病,頭面五官疾患:如頭痛發熱,熱病汗不出,頭眩,頷痛,喉痹,耳鳴耳聾,頭痛,目赤,耳聾,熱病,昏厥,耳鳴,目赤痛,目生翳膜,視物不清,舌強,舌卷,舌裂,舌本痛,口幹,唇幹裂,痄腮,眩暈,霍亂吐瀉,不嗜食,肩臂疼痛不能上舉,掌中熱,瘧疾,中暑,現代又多用關沖穴治療血管性頭痛,結膜炎,角膜炎,急性扁桃體炎及腮腺炎,咽喉腫痛,喉炎,角膜白斑腦血管病,小兒消化不良等,又為臨床急救要穴之壹。

關沖穴主要用於外感熱病、頭面五官疾患等。如頭痛發熱、熱病汗不出、頭眩、頷痛、喉痹、耳鳴耳聾等[2]。

關沖穴主治頭痛、目赤、耳聾、喉痹、熱病、昏厥[8]。

關沖穴主治耳鳴,耳聾,目赤痛,目生翳膜,視物不清,舌強,舌卷,舌裂,舌本痛,口幹,唇幹裂,喉痹,痄腮,頷痛,眩暈,頭痛;霍亂吐瀉,不嗜食;肩臂疼痛不能上舉,掌中熱;瘧疾,中暑,熱病汗不出[6]。

現代又多用關沖穴治.療熱病、中暑、血管性頭痛、結膜炎、角膜炎、急性扁桃體炎及腮腺炎等。為臨床急救要穴之壹[2]。

關沖穴主治昏厥,熱病,頭痛,目赤痛,咽喉腫痛等[1]。

1、頭面部疾病:頭痛,喉炎,結膜炎,角膜白斑等癥。

2、其他疾病:腦血管病、熱病、小兒消化不良等。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淺刺0.1寸[6][8][2]。

斜刺0.1~0.2寸[1]。

或用三棱針點刺放血[6][8][2][1]。

13.2 灸法

可灸[2][6]。

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1]。

艾炷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14 關沖穴的配伍

關沖穴配太陽、率谷治偏頭痛[2]。

關沖穴配耳門、角孫治耳聾耳鳴[2]。

關沖穴配人中、內關、合谷治暈厥、中暑等[2]。

關沖配中沖、少商、商陽,治中風昏迷[6]。

關沖配頭竅陰、少澤,治喉痹[6]。

關沖配啞門、天突,治舌緩不語[6]。

關沖配少商、少澤,有泄熱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喉腫痛。

關沖配人中、勞宮,有泄熱開竅的作用,主治中暑。

關沖配風池、商陽,有退熱解表的作用,主治熱病無汗。

15 特效 ***

用拇指指尖掐按關沖穴1~3分鐘,可緩解更年期癥狀,如心慌氣短、 *** 減退等[7]。

16 文獻摘要

《黃帝內經素問·繆刺論》:邪客於手少陽之絡,令人喉痹,舌卷,口幹,心煩,臂外廉痛,手不及頭。刺手中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葉,各壹疳,壯者立已,老者有頃已,左取右,右取左,此新病數日已。

《針灸甲乙經》:肘痛不能自帶衣,起頭眩,頷痛面黑,風肩背痛不可顧,關沖主之。耳聾、鳴,下關及陽溪、關沖、液門、陽谷主之。熱病汗不出,天柱及風池、商陽、關沖、液門主之。

《備急千金要方》:關沖、竅陰、少澤,主喉痹,舌卷口幹。

《備急千金要方》:關沖、竅陰、少澤,主喉痹,舌卷口幹。

《針灸大成》:主喉痹,舌卷口幹,頭痛,霍亂,胸中氣噎,不嗜食,臂肘痛不可舉,目生翳膜,視物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