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薺熟吃好。
荸薺是莎草科荸薺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60厘米,稈叢生,圓柱狀,花小穗圓柱形,具多花,小堅果寬倒卵形,雙凸狀,荸薺主要分為野生類型和栽培類型2個大的類型,壹般野生類型荸薺葉狀莖較細、較矮,球莖較小,栽培類型荸薺葉狀莖較粗、較高,球莖較大。
荸薺古代多作水果食用,荒年則被人們用來充饑,明代王磐、王鴻漸都有文說此事,荸薺汁多味甜,營養豐富,除生食外,熱食則可做成多種葷素皆宜的佳肴,荸薺也是壹味中藥,其苗秧、根、果實均可入藥,大多數學者均認為荸薺起源於中國和印度,荸薺的馴化栽培則比較晚,關於荸薺栽培最早的見於兩宋之際的古籍。
生長習性
荸薺生長期在140-200天。球莖可在土中越冬,到次年春季以頂芽抽生不明顯短縮莖,基部莖節向下產生細長須根,入土約20-30厘米,向上產生時狀莖(管狀莖),並不斷分蘗,形成母株。其側芽則向四周抽出3-5條匍匐莖,伸長至10-15厘米後,其頂芽向地上抽生葉狀莖,形成新的分蘗及次生分蘗可達30-40株。
處暑至白薅(在中國杭州為9月下旬)停止分蘗,後期則於匍匐莖頂端形成新的球莖。同時在秋季低溫短日照條件下,地上莖也停止生長,自分株中心抽出花莖,頂端形成具多花的穗狀花序白露前後達盛花期,小堅果灰褐色,倒卵形,在寒露至霜降成熟,通常不易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