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觀典籍》裏的中國有感什麽?

《觀典籍》裏的中國有感什麽?

《典籍裏的中國》的讀後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結合自己的想法談壹談,例如:

最近幾天,央視頻道推出了《典籍裏的中國》第壹期,觀後我震撼不已。

《典籍裏的中國》用表演與對話的方式,演繹典籍中的故事,情景再現,讓觀眾更深刻地品讀典籍。第壹期選擇了《尚書》,“政書之祖,史書之源”。《尚書》又稱為《書》有很多華夏文化的創始性論述,比如第壹次出現“禮”,第壹次制定歷法。《尚書》是“文化元典”,很多很多第壹次都在裏面。

教授們講解《尚書》後,大幕拉開,表演開始。說到《尚書》,最重要的人是伏生,伏生本名伏勝,是秦朝秦博士,壹生守《書》講《書》,是《尚書》的傳承者,因此是故事的主角。

故事表演中以老年的伏生與現代人撒貝寧的對話為主線,插入了大禹治水,武王立誓兩個書中故事與晁錯受文帝之命前來學《書》的歷史故事,讓觀眾深入了解《尚書》中的故事。

故事中的伏生讓人感動。他壹輩子愛《書》,壹家人用生命保護《書》,年老後在山東壹帶講《書》,傳承《尚書》。倪大紅老師把伏生演活了,仿佛就站在我面前。

表演結束了,但我的思緒仍未結束。停留在開場的壹句話上。“讀《書》而知先賢治政之本,讀《書》而知朝代之興廢之由,讀《書》而知個人修身之要。”典籍是老祖宗智慧的結晶,是寶貴的財富。

《典籍裏的中國》講述了在這片神州大地上創造文明的故事,讓我們知道我們的生命源起何從,我們的腳步邁入何方,以新的方式讀懂典籍,讓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活起來。品讀典籍,體味經典,吸取智慧,汲取精華,成為不壹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