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十二神獸:三足鳥、騰蛇、鳳凰、朱厭、饕餮、梼杌、混沌、窮奇、白澤、畢方、鯤鵬、應龍。
1、三足鳥
在中國神話傳說中,太陽裏有金黃色的三足烏鴉,古代人們就把“金烏”作為太陽的別名,也稱為“赤烏”、“三足鳥”。如唐朝韓愈詩:“金烏海底初飛來”(太陽剛從海底沖出來);白居易詩:“白兔赤烏相趁走”(月亮和太陽互相追趕)。古人還有以“烏飛兔走”比喻日子過得快。中國古代的太陽精靈、也被看作太陽運行的使者。
2、騰蛇
騰蛇,壹名“螣蛇”,也叫飛蛇,是壹種會騰雲駕霧的蛇,是壹種仙獸。又壹說為星宿之壹,有“勾陳騰蛇”之說。《山海經·中山經》:“柴桑之山,其上多銀,其下多碧,多泠石赭,其木多柳、芑、楮、桑,其獸多麋鹿,多白蛇飛蛇。”註:“即螣蛇,乘霧而飛者。”
3、鳳凰
鳳凰,亦作“鳳皇”,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總稱為鳳凰。《大荒西經》:“沃之野,鳳鳥之卵是食,甘露是飲”。而到最後卻有了麟前鹿後,蛇頭魚尾,龍文龜背,燕頜雞喙,成了多種鳥獸集合而成的壹種神物。
4、朱厭
朱厭,壹種古代兇獸,出於小次山。據《山海經:西山經》記載:“又西四百裏,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銅。有獸焉,其狀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厭,見則大兵。”
5、饕餮
傳說中的龍的第五子,是壹種想象中的神秘怪獸,古書《山海經》介紹其特點是: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齒龍爪,有壹個大頭和壹張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麽就吃什麽,由於吃得太多,最後被撐死.後來形容貪婪之人叫:“饕餮”。
6、梼杌
梼杌在是中國神話中上古時期的四兇之壹。所謂”四兇“,最早指的是上古年間四位殘暴的部落首領,後來被杜撰為他們部落圖騰的四種怪物。《山海經.西山經》:“三危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牛(體格像牛壹樣大),白身(膚色蒼白),四角(四根獠牙),其豪如披蓑。”
7、混沌
混沌是四兇之壹的神話生物,根據《左傳》記載,四兇分別是形象如同巨大的狗的“混沌”、人頭羊身並且腋下長眼睛的“饕餮”、生有翅膀的大虎“窮奇”以及人頭虎腿長有野豬獠牙的“梼杌”。然而《莊子》中的渾沌其形象其實更接近《山海經》中的神帝江: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
8、窮奇
《史記·五帝本紀》記載了窮奇的來歷,“少皞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舜將其流放,“遷於四裔,以禦魑魅”。少昊為西方天帝,其母名皇娥,其父稱為“白帝子”,即太白之精,他們的故事可見於《拾遺記》,非常美麗動人。在那裏有壹棵窮桑樹,其果實萬年壹結,吃了的話天老我不老。
9、白澤
白澤是中國古代神話中地位崇高的神獸,祥瑞之象征,但正統古籍中記載甚少。白澤能說人話,通萬物之情,通曉天下鬼神萬物狀貌,是令人逢兇化吉的吉祥之獸。因為是好聽的有著美好寓意的神獸之名,所以後人常用來當姓名使用。後世因為白澤能夠趨吉避兇,常將它的形貌使用在物品之上。
10、畢方
《山海經:西山經》:“有鳥焉,其狀如鶴,壹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名曰畢方,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訛火。”
譯文:山中還有壹種禽鳥,形狀像壹般的鶴,但只有壹只腳,紅色的斑紋和青色的身子而有壹張白嘴巴,名稱是畢方,它鳴叫的聲音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在哪個地方出現那裏就會發生怪火。
11、鯤鵬
鯤鵬屬中國古代神獸之壹,最早出現於道家學說《莊子·逍遙遊》。書中記載“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12、應龍
應龍,乃黃帝神龍,曾以“殺蚩尤與誇父”(記載於山海經-大荒東經)立大功者,今乃助禹治水,則亦當為黃帝之任命也。拾遺記卷二雲:“禹盡力溝洫,導川夷嶽,黃龍曳尾於前,玄龜負青泥於後。”“黃龍曳尾”,自即是“應龍畫地”也,“玄龜負青泥”者,青泥當即是息壤,即“帝卒命禹布土之“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