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點滴到天明的詩句

點滴到天明的詩句

壹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出自宋代蔣捷的《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壹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壹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出自宋代蔣捷的《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壹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歷代詩人的筆下,綿綿不斷的細雨總是和“愁思”難解難分的,如:“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但是在蔣捷詞裏,同是“聽雨”,卻因時間不同、地域不同、環境不同而有著迥然不同的感受。詞人從“聽雨”這壹獨特視角出發,通過時空的跳躍,依次推出了三幅“聽雨”的畫面,而將壹生的悲歡歌哭滲透、融匯其中。

第壹幅畫面:“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它展現的雖然只是壹時壹地的片斷場景,但具有很大的藝術容量。“歌樓”、“紅燭”、“羅帳”等綺艷意象交織出現,傳達出春風駘蕩的歡樂情懷。少年時候醉生夢死,壹擲千金,在燈紅酒綠中輕歌曼舞,沈酣在自己的人生中。壹個“昏”字,把那種“風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的奢靡生活表現出來。這時聽雨是在歌樓上,他聽的雨就增加了歌樓、紅燭和羅帳的意味。盡管這屬於紙醉金迷的逐笑生涯,畢竟與憂愁悲苦無緣,而作者著力渲染的只是“不識愁滋味”的青春風華。這樣的階段在詞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恒而短暫的。以這樣壹個歡快的青春圖,反襯後面的處境的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