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張衡傳文學常識關於張衡

張衡傳文學常識關於張衡

1. 張衡傳中主要敘述張衡哪些才能和成就

《張衡傳》以張衡“善屬文”“善機巧”“善理政”為綱組織全文,顯示了張衡作為文學家、科學家、政治家的才幹與成就。

範曄繼承了司馬遷、班固等人關於史傳文寫作的傳統,並因人取事,因事敷文,形成了自己記寫人物傳記的特色。張衡壹生行事眾多,成就卓著,品格高尚,如何取其精又不失於偏,慮及全又不流於繁,寫其形又得其神,確要費壹番匠心。

敘學習,顯示其成就的基礎。張衡的朋友崔瑗曾稱贊他說:“道德漫流,文章雲浮。

數術窮天地,制作侔造化。瑰辭麗說,奇技偉藝,磊落炳煥,與神合契。”

張衡多才多藝,德高品潔,是和他的學習、實踐分不開的。範曄寫他的學習,說他“少善屬文”,自幼聰穎明慧,而更突出了他的“遊於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

張衡系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人,而遊學到“三輔”之地,並進入京城洛陽太學參觀、學習。當時學界盛行的是“章句之學”,完全是壹套陳腐的死學問,張衡涉足社會,不惜遠遊,目標遠大,直入太學,這就使他達到“通五經,貫六藝”的地步。

把五經、六藝都融會貫通了,他不是食而不化,也非固步自封,不僅讀書本而且看實際,不只鉆典籍而且研技藝,不單捧冊頁而且知世情。 張衡貫古通今,知書識世,明道諳理,可是“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謙虛謹慎,既是取得重大成就的條件,也是為人處世的美德。

作者僅用了三十四個字,就概及張衡學習的各個方面:內容、方法、精神、成就。這真可謂用墨精當得能收海於勺,縮龍成寸。

作者先敘張衡的學習,為下文敘述他的善為人、善作文、善機巧、善理政奠定了基礎。 敘品行,顯示其高尚的節操。

張衡對為官作宦,“從容淡靜”;對貪官酷吏,嫉惡如仇;對科學技術,不遺余力。有的人把學問作為沽名之具,釣利之餌,登官之梯,而張衡參透人生,潔身自守,他辭謝了多次的舉薦與征召。

作者連用“連辟”“累召”“不行”“不就”“不應”等詞語,強調了他的不慕利祿,無意仕途。 後來的出仕,也只是“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壹些從事科技、史學方面的業務性職務。

“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他不想握權柄以擡高地位,居高位以謀私利。 張衡沒有官欲,但並非沒有官才。

他有著敏銳的政治眼光,清醒的政治頭腦,高明的政治手腕。 他看到“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不惜花了十年工夫,模擬班固的《兩都賦》,而寫了《二京賦》。

在《西京賦》和《東京賦》中,極力鋪寫了二京的所有宮室、動植物、遊俠辯論之士、角抵大儺之戲,諷諫當朝的窮奢極侈。這是婉轉的諷喻。

有時他也挺身而出“上疏陳事”,“諷議左右”,向皇上直言進諫,彈劾奸佞。 壹旦由他掌握了壹定權力,也就大力剪鋤奸徒醜類。

他出為河間王劉政的相時,看到劉政驕奢,“不遵典憲,又多豪右,***為不軌”,他壹到任就能“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壹時收禽”,收到“上下肅然,稱為政理”的效果,可見張衡不僅具有如何做官的認識、理論,而且有著實際施行的本領。 張衡上究天文,下窮地理,精於歷算,擅於機械,自然也洞察當時社會世情。

官場之中,有日天地黑,無風海生浪,所以他先是不做官,想潔身避禍,後來不得不入官場,順帝“嘗問衡天下所疾惡者。宦官懼其毀己,皆***目之”。

“衡乃詭對而出”,避其鋒芒,巧為應對。 即令這樣,那幫閹豎還“***讒之”,使他更明白在那種政治漩渦中,如履春冰,如捋虎尾,確實是“吉兇倚伏,幽微難明”,而要“常思圖身之事”。

當他狠狠打擊了河間王的惡勢力後,也就急流勇退,做出了極明智的決策:“上書乞骸骨”,請求退休還鄉了。從他的《四愁詩》《思玄賦》《歸田賦》中,都看出作為壹個正直的官吏、有為的學者,在當時內心的苦悶,無力除惡,無法避禍,只有獨善其身了。

敘術業,顯示其卓著的成就。張衡在天文、數學、地理、氣象、機械制造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在文學、詩賦、繪畫方面成績斐然。

郭沫若曾評價說:“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見”,“萬祀千令,令人敬仰”。範曄為之作傳時,既要顧及全面,又要突出重點。

文中以“研核陰陽,妙盡璇機之正,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言甚詳明”概及了他多方面的貢獻,而重點寫候風地動儀。候風地動儀系張衡首創,在科技史上居重要地位。

傳記從地動儀的質地、尺寸、規模、形體、文飾以至整個結構的“巧制”、測定時的效驗,做了井然有序的詳明介紹。 “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著壹“神”字,極寫儀器功效。

“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表明此乃史無前例的獨創。更用京師學者最初“鹹怪其無征”,後來“果地震隴西。

於是皆服其妙”的典型細節,充分證明了張衡“妙盡璇機之正”的“妙”,“善機巧”的“善”。 這篇傳記僅以七百余字就概及張衡六十二年中善屬文、善機巧、善理政等方面的傑出成就。

全文以時間為序,敘其壹生;以“善”為綱,統率題材;以“妙”為目,傳其精神,因而所寫方面多而不雜,事跡富而不亂,文雖簡而概括全。範曄之所以能“驅萬途於同歸,貞百慮於壹致,使眾理雖繁,而無倒置之乖,群言雖多,而無棼絲之亂”。

2. 張衡傳是從哪些方面描寫張張衡的才華

沒有去應薦,不追慕名利,

根據不同情況選用不同的動詞:奇特,少有的.累召:字孟堅,高於世:表字.古代男子二十行冠禮,據本名涵義另立別名,叫做字.南陽,這裏是學習的意思.太學.精思傅會:精心創作的意思.傅會.奇,指廉潔的人:指《西京賦》、《東京賦》.西都.“公府”前省介詞“於”(被).“(於)公府”,譯時提前作狀語.不就、《東都賦》、修飾等方面,觀太學:漢武帝時將《詩》、《書》、《禮》、《易》、《春秘》定名為“五經”.漢代太學設五經博士分別教授.六藝.遂通五經,貫六藝.遂:於是.尚,譯時提到謂語前,舉孝廉不行.衡少(shào)善屬(zhǔ)文,少:年輕時.善:擅長:喜歡.交接.於.莫,不好(hào)交接俗人.逾侈:過度奢侈,承前省略.〇例證二.大將軍鄧騭(zhì)奇其才,“於太學”作“觀”的狀語,譯時提前;廉.於世:介賓短語後置、右扶風郡為三輔:無指代詞,表示“沒有誰”的意思、西京,指西漢首都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雖才高於世;結交.俗人,不就,不應,是我國《史記》等史書記傳體裁的通例.時天下承平日久:比.舉孝廉、才,遊學.於:到.三輔.好,亦作“附會”,指文章的命意,指東漢首都洛陽、司空為三公.而無驕尚之情.驕尚之情.也.奇其才:比世上的人高明,指孝子.日久:時間長.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王侯,以大將軍的身份輔佐安帝管理政事.三個“不”:認為他的才能出眾.奇,認為

3. 張衡傳第壹段文字從哪些方面分別表現張衡怎樣的品行

第壹部分即文章的第1段。

記述張衡的學業、品德和文學上的成就。開頭兩句按歷史人物傳記的格式,記述張衡的姓名、籍貫與家世。

接著介紹其在文學上的造詣。“少善屬文”說明他具有先天的稟賦,而“遊於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說明他註重社會實踐。

也正是因為他在青少年時代就打下了如此深厚紮實的基礎,並不斷自我提高,所以才能“通五經,貫六藝”。 在敘述了其“才”後緊接著敘述其德。

“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具有謙虛穩重、超塵拔俗的品格,而面對統治者的招羅,作者連用“不行”“不就”“不應”等詞語表現他的不慕榮利的高潔品德。

而《二京賦》進壹步證實其文學才能及精研精神。 第二部分即文章第2~4段,介紹張衡在科學技術上的成就。

重點介紹候風地動儀的結構和功用。第2、3段從整體上概括了張衡在科學上的成就,包括科學發明和理論著作兩部分。

在介紹其特長時與其職官聯系起來,側面反映了二者互為因果的關系。 第四段著重介紹了能代表其成就的候風地動儀。

介紹地動儀雖不足二百字,但詳盡記述制造時間、質地、大小、形狀、內外結構、裝飾、功用等,文字精簡平實。如介紹構造特點時用“中”“傍”“外”“下”四個方位詞為序,便從裏到外,從上到下簡要而清楚地寫出其構造特點。

以“似酒尊”描寫其形狀非常形象具體,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的誇張描寫和“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的熱烈贊嘆著力描寫了儀器的準確無誤。最後附述了生動有趣的事件驗證其功效,使文章於平實中透出情致。

第三部分即文章的第5、6段,介紹張衡在政治上的才幹。 文章僅選取兩件事作為切入點,壹是《思玄賦》的由來,表現了張衡心思細密、小心謹慎的形象。

壹是出任河間相時與奸黨鬥爭壹事。“陰知奸黨姓名,壹時收禽”表現其政治智慧,“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表現其卓然政績。

這樣,筆墨寥寥卻寫出了壹位真實可感、形神豐滿的廉吏。 語言凝練平實是本文的突出特點,作者寫作時絕少用形容詞,盡量抓住史實,描繪時惜墨如金,無壹句贅言。

但平實精謹中有精彩之處,如候風地動儀壹段描寫生動形象,說明作者胸中自有丘壑,所以能繁簡得體,伸縮自如。也唯其如此,才能將張衡壹生中在諸多領域中的大事交代得清楚詳明,有條不紊。

1。張衡的高尚品德和傑出才能表現在什麽地方? 張衡的高尚品德表現在:(1)“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

(2)“從容淡靜”,不慕世俗的虛榮,“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大將軍“累召不應”,“不慕當世”;(3)品行端正,憂國憂民,作《二京賦》諷諫王侯,整治法度收拿奸黨。 其“才”高於世,表現在:壹是“善屬文”,寫作著名的《二京賦》;二是“善機巧,作渾天儀,造候風地動儀;三是“善術學”,著有《靈憲》 《算罔論》;四是善政事,為政機智果斷,不畏權貴,“稱為政理”。

4. 張衡傳六個小節,主要介紹了張衡哪些事例

張衡,字平子,是南陽郡西鄂縣人。張衡年輕時就善於寫文章,到西漢故都長安及其附近地區考察、學習,並趁此機會前往京城洛陽,到太學觀光、學習,於是通曉了五經、六藝。雖然才學高出當時壹般人,卻沒有驕傲自大的情緒。(他)總是從容不迫,淡泊寧靜,不愛和庸俗的人們往來。(漢和帝)永元年間,被推薦為孝廉,沒有去應薦;三公官署屢次召請去任職(他)也不去 *** 。當時社會長期太平無事,從王侯直到下邊的官吏,沒有誰不過度奢侈的。張衡就仿照班固的《兩都賦》寫了壹篇《二京賦》,用來諷喻規勸。精心地構思寫作,(經過)十年才完成。大將軍鄧騭認為他是奇才,多次召請,(他)也不去 *** 。

張衡擅長機械方面制造的技巧,尤其專心研究天文、氣象、歲時節候的推算。漢安帝常聽說張衡精通天文、歷法等術數方面的學問,就派官府專車,特地召請(張衡)任命他為郎中,後又升為太史令。於是他研究、考察了自然界的變化,精妙透徹地掌握了測天儀器的原理,制造了渾天儀,寫了《靈憲》、《算罔論》等關於歷法、數學方面的論著,論述十分詳盡明白。

(漢)順帝初年,(張衡)又被調回重當太史令。他不慕高官厚祿,所擔任的官職,常常多年得不到提升。從離開太史令職務,五年後又恢復原職。

(順帝)陽嘉元年,(張衡)又制造了候風地動儀。是用純銅鑄造的,直徑有八尺,蓋子中央凸起,樣子象個大酒樽。外面用篆體文字和山、龜、鳥、獸的圖案裝飾,內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銅柱,銅柱周圍伸出八條滑道,(還)裝置著樞紐,(用來)撥動機件。外面有八條銅龍,龍口各含壹枚銅丸,(龍頭)下面各有壹個蛤蟆,張著嘴巴,準備接住龍口吐出的銅丸,儀器的樞紐和機件制造的巧妙,都隱藏在酒樽形的儀器中,覆蓋嚴密得沒有壹點縫隙。如果發生地震,儀器外面的龍就震動起來,機關發動,龍口吐出銅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銅丸)震擊的聲音清脆響亮,守候儀器的人因此知道發生了地震。(地震發生時)雖然只有壹條龍的機關發動,另外七個龍頭絲毫不動,尋找它的方向,就能知道地震的地方。用實際發生的地震來檢驗儀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靈驗如神。從古籍的記載中,還看不到這樣的儀器。曾有壹次,壹條龍的機關發動了,可是(洛陽)並沒有感到地震,京城裏的學者都驚異地動儀這次怎麽不靈驗了。幾天後,驛站上傳送文書的人來了,證明果然在隴西地區發生了地震,於是全都嘆服地動儀的巧妙。從此以後,(朝廷)就責成史官根據地動儀,記載每次地震發生的方位。

當時政治越來越腐敗,大權落到了宦官手裏,張衡於是給皇帝上疏陳述政事,提出關於政事的意見。……

東漢王朝建立之初,漢光武喜歡符讖,以至後來的顯宗、肅宗也就繼承效法他。從漢光武復興漢王朝之後,儒生爭相學習圖讖和緯書,加上還附以迷惑人的邪說。張衡認為圖讖和緯書虛假荒謬,不是聖人的法規,於是給皇帝上疏。……

後來張衡升任侍中,順帝任用他入宮廷,在自己左右對國家的政事提出意見。順帝曾經詢問張衡天下所痛恨的人。宦官們害怕他說自己的壞話,都用眼睛瞪著他,張衡便用壹些不易捉摸的話回答後出來了。這些閹人豎子還是擔心張衡終究會成為他們的禍害,於是就群起而毀謗張衡。

張衡也常考慮自身安全的事,認為禍福相因,幽深微妙,難以知道。於是作《思玄賦》來抒發和寄托自己的感情誌趣。……

(順帝)永和初年,張衡被調出京城,去當河間王劉政的相國。當時河間王驕橫奢侈,不遵守法令制度;(河間地區)又有很多豪門大戶,和劉政壹道胡作非為,張衡壹到任就樹立威信,整頓法制,暗中探知壹些奸黨分子的姓名,壹下子全都抓起來,官民上下都很敬畏,贊頌河間地區政治清明。張衡治理河間政務三年後,就向朝廷上書,請求辭職告老還鄉,朝廷卻把他調回京城,任命為尚書。(張衡)活到六十二歲,永和四年與世長辭。

5. 張衡傳是從那幾個方面來寫張衡的,文章記敘的重點是什麽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 字:表字。古代男子二十行冠禮,據本名涵義另立別名,叫做字。南陽:東漢時郡名,郡治在今河南省南陽市。西鄂:東漢時縣名(今河南省淅川縣),屬南陽郡。也:表判斷語氣。〇介紹傳主的姓、名、字和籍貫。開頭寫這幾方面的內容,是我國《史記》等史書記傳體裁的通例。 衡少(shào)善屬(zhǔ)文, 少:年輕時。善:擅長。屬文:寫文章。〇第壹個“善”字,突出張衡的文學才能。 遊於三輔, 遊;遊歷,遊學。於:到。三輔:漢代以京兆尹、左馮(píng)翊(yì)郡、右扶風郡為三輔,地在今陜西省西安市以東至華縣西至鳳翔壹帶。於三輔,介賓短語後置,譯時提前。 因入京師,觀太學, 因:連詞,表順承關系,可譯為“於是”。京師:指東漢首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觀:觀摩,這裏是學習的意思。太學:古代設在京城的全國最高學府,西漢武帝開始設立。太學,不是“觀”的賓語,它前面省介詞“於”(在),“於太學”作“觀”的狀語,譯時提前。 遂通五經,貫六藝。 遂:於是。通:通曉,全面透徹地理解。貫:貫通,與“通,為近義詞。五經:漢武帝時將《詩》、《書》、《禮》、《易》、《春秘》定名為“五經”。漢代太學設五經博士分別教授。六藝:指禮、樂、射、禦、書、數六種學問和技藝。〇介紹遊歷、學習處所和收獲,突出張衡學識的淵博。 雖才高於世, 高於世:比世上的人高明。於:比。於世:介賓短語後置,譯時提到謂語前。〇突出張衡的才。 而無驕尚之情。 驕尚之情:驕傲自大的情緒。尚:矜誇自大。雖……而……:相當於“雖然……但是……”。 常從(cóng)容淡靜,不好(hào)交接俗人。 從容:從容穩重,不急躁。淡靜:恬淡寧靜,不追慕名利。好:喜歡。交接;結交。俗人:庸俗的人。〇介紹張衡謙虛和不慕名利的品德。以上從文、學、才、德四方面簡介張衡的為人,是全文的綱。下文寫實際例證。 永元中,舉孝廉不行; 永元:東漢和帝劉肇的年號(公元89年~~105年)。舉孝廉:被薦舉為孝廉。舉,用於被動。孝廉,漢朝選舉官吏的兩種科目的名稱:孝,指孝子;廉,指廉潔的人,合稱孝廉。不行:沒有去應薦。〇例證壹。 連辟公府不就。 連:屢次。辟:(被)召請(去做官)。公府:三公的官署。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公府”前省介詞“於”(被)。“(於)公府”,譯時提前作狀語。不就:不去就職。以上幾句的主語“衡”,承前省略。〇例證二。以上二例,是“從容淡靜”的具體表現。 時天下承平日久, 時:當時。承平:太平,指國家持續地太平安定。日久:時間長。 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王侯:封王封侯的大官貴族。莫:無指代詞,表示“沒有誰”的意思。逾侈:過度奢侈。〇點明張衡作《二京賦》的背景。 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 乃:於是,就。擬:模仿。班固(32~92):字孟堅,東漢著名的史學家和文學家。《兩都》:指《兩都賦》,分《西都賦》、《東都賦》。《二京賦》:指《西京賦》、《東京賦》。西都、西京,指西漢首都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東都、東京,指東漢首都洛陽。因:介詞,通過。後省賓語“之”。以:連詞。諷諫:用委婉的語言進行規勸而不直言其事。〇點明作此賦的目的,突出它的政治意義。 精思傅會,十年乃成。 精思傅會:精心創作的意思。傅會,亦作“附會”,指文章的命意、材料取舍、布局謀篇、修飾等方面。乃:才。〇極言創作此賦的艱難與創作態度之嚴肅。例證三,印證“善屬文”,結合寫了才德。 大將軍鄧騭(zhì)奇其才,累召,不應。 鄧騭:東漢和帝鄧皇後的哥哥,立安帝,以大將軍的身份輔佐安帝管理政事。奇其才:認為他的才能出眾。奇,認為……奇,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奇:奇特,少有的。累召:多次召請。應:接受。“累召”句省主語“鄧騭”、賓語“衡”。“不應”句省主語“衡”(即前句的賓語)、賓語“召”。省去的賓語“召”,是動詞的名物化用法,與前壹句作動詞的“召”不同。〇例證四。不行,不就,不應,根據不同情況選用不同的動詞。三個“不”,充分表現張衡的“從容淡靜”。

簡介張衡的學識、才能、品德和文學成就。

6. y東漢文學家張衡的壹些知識

張衡(78-139),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制圖學家、文學家、學者,在漢朝官至尚書,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曾將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張衡,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誕生於南陽郡西鄂縣石橋鎮壹個破落的官僚家庭(今河南省南陽市城北五十裏石橋鎮)。

祖父張堪是地方官吏,曾任蜀郡太守和漁陽太守。張衡幼年時候,家境已經衰落,有時還要靠親友的接濟。

正是這種貧困的生活使他能夠接觸到社會下層的勞動群眾和壹些生產、生活實際,從而給他後來的科學創造事業帶來了積極的影響。在數學、地理、繪畫和文學等方面,張衡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廣博的學識。

張衡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壹;他指出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並且認識到宇宙的無限性和行星運動的快慢與距離地球遠近的關系。 張衡觀測記錄了兩千五百顆恒星,創制了世界上第壹架能比較準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第壹架測試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制造出了指南車、自動記裏鼓車、飛行數裏的木鳥等等。

張衡***著有科學、哲學和文學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靈憲》和《靈憲圖》等。 為了紀念張衡的功績,人們將月球背面的壹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將小行星1802命名為“張衡星” 20世紀中國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郭沫若對張衡的評價是:“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萬祀千齡,令人景仰。”

後世稱張衡為“科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