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劉喜海的劉喜海卒後

劉喜海的劉喜海卒後

1、“近代收藏家,無過百年者,如儀征阮氏、大興翁氏、漢陽葉氏、洪洞劉氏、諸城劉(喜海)氏,沒僅數年,諸物已星散人間,不勝感慨系之。”(鮑康《觀古閣泉說》)

2、鹹豐五年乙卯(1855年),古滇趙鈁校刻本《嘉蔭簃論泉絕句》梓成,內有周其愨“道光著雍閹茂”(戊戌,1838年)序。

3、“先生等身著作,身後都散佚。《古泉苑》壹百壹卷,尤為巨觀,陳壽卿(介祺)前輩得其原本,曾囑余梓行,顧有圖無說,仍未成之書。……壬申(1872年)解組旋都下,見已刊之。”(鮑康《劉氏〈長安獲古編〉序》)

4、“同治壬申(1872年),余自夔府解組旋京師,陳壽卿以《長安獲古編》寄余,潘伯寅以《海東金石苑》贈余,方次第為先生梓行。”(同治癸酉十二月鮑康序《嘉蔭簃論泉絕句》,是年,該書由鮑氏觀古閣重鐫梓行。)

5、“當年,余曾假觀(《海東金石苑》),手錄其目,原帙旋毀於火,……賴(潘)伯寅鈔有各碑跋語,出以授余,讀之如見全豹,爰亟付手民,並假胡石查(義贊)農部所藏先生論泉絕句原刻,壹並授梓,公之同好。”(鮑康《劉氏〈海東金石苑〉序》)

6、“劉燕庭著《海東金石苑》八卷,……惜鹹豐庚申(1860年)毀於火。潘伯寅錄有諸碑跋。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年),余為刻之。”(鮑康《為董雲舫跋高麗鐘拓》)

7、莫友芝輯成《嘉蔭簃金石目摘錄》不分卷,稿本壹冊,今藏國家圖書館。

8、《嘉蔭簃論泉絕句》鮑康跋:“……惟原作刊於道光中葉,尚偶沿洪誌之誤,比先生輯《古泉苑》時,則悉汰其說矣,間有壹、二偽字,亦正之。甲戌(1874年)夏五, 鮑康再識。”

9、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年)鮑康重刻道光十八年(1838年)嘉蔭簃刻本《嘉蔭簃論泉絕句》。又刻《海東金石苑》壹卷(只錄題跋而無原文),收入《觀古閣叢刻》中,今國家圖書館有藏。

10、鮑康欲為劉喜海刻《長安獲古編》、《嘉蔭簃藏泉目》,梓入《觀古閣叢稿》,已預作兩序,然二書至光緒二年(1876年)尚未梓成。

11、姚覲元為《三巴孴古誌》編目,成《金石苑目》,手抄本壹冊,今藏國家圖書館。

12、光緒二年(1876年)三月,鮑康作《題嘉蔭簃鐵泉拓冊》,見於《觀古閣叢稿》。

13、光緒七年(1881年),《海東金石苑》前四卷、卷首壹卷,張德容二銘草堂刻本梓成。

14、光緒七年(1881年),《海東金石苑補遺》梓成(《藝林年鑒》)。

15、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是冬,薄遊吳門,遇南匯沈均初(樹鏞)家拓本三千余種,皆劉燕庭方伯故物,以重值收之”,悉編入《藝風堂金石文字目》。(見繆荃孫該目序)

16、光緒三十壹年(1905年),丹徒劉鄂補刻《長安獲古編》梓成。

17、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章鈺“算鶴量鯨室”手抄劉喜海校抄本明人朱珪編《名跡錄》七卷。

18、光緒中,《嘉蔭簃藏器目》壹卷收入《靈鶼閣叢書》第五集;《海東金石存考》壹卷、《待訪目》壹卷收入《木樨軒叢書》。

19、民國二年(1913年),章鈺“算鶴量鯨室”傳抄清葉誌詵編《劉燕庭所得金石》壹冊,今藏國家圖書館。

20、民國三年(1914年),王國維編《國朝金文著錄表》,收有《長安獲古編》。

21、民國八年(1919年),《東武劉氏款識》(劉喜海撰,陳介祺書),上海商務印書館石印本出版。

22、民國九年(1920年),王國維為《金石苑》壹百二十壹卷稿本作長跋,稿本及王氏跋今藏國家圖書館。

23、民國十年(1921年),《金石苑》收入鮑鼎編《國朝金文著錄表補遺》內。《臨汀蒼玉洞宋人題名》壹卷、《附錄》壹卷收入《百壹廬金石叢書》內,陳乃乾影印本。《海東金石苑存考》壹卷收入《遯庵金石叢書》。

24、民國十壹年(1922年),《海東金石苑》八卷、《補遺》六卷、《附錄》二卷,劉喜海輯,劉承幹補,收入《嘉業堂金石叢書》內。該叢書,1964年上海古籍書店重印,1982年文物出版社重印。

25、民國間,《長安獲古編》壹卷、附編目壹卷,劉喜海撰,胡琨編,收入陳準輯刻《湫漻齋叢書》內。

26、民國十八年(1929年),《新莽貨布範》(劉喜海輯)在上海神州國光社影印出版。

27、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海東金石存考》壹卷、《待訪目》壹卷,收入《信古閣小叢書》內。

28、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泉苑菁華·古泉叢話合刻》(即《劉戴合刻》)出版,丁福保序。是年,丁福保編成《古錢大辭典》,“將翁宜泉之《古泉匯考》、劉燕庭之《泉苑精華》、鮑子年之《觀古閣泉拓》、日本平尾聚泉君之各種泉譜,盡量輯入。”(《古錢大辭典·疇隱居士自述》)

29、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藝文雜誌》1卷2期刊出劉喜海編《四川訪碑錄》壹小部分。

30、《嘉蔭簃藏器目》壹卷,收入《叢書集成初編·藝術類》,民國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印本。

31、《燕庭遺稿》壹卷,清潘誌詒編,收入潘承弼輯《陟岡樓叢書》內,民國三十二年至三十四年間石印本。

32、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嘉蔭簃集》二卷收入《咫園叢書》內。

33、“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有《燕庭金石叢稿》,實乃四川歷代石刻文字目錄,按地域分類,有“待訪”目,乃劉喜海稿本,當是劉氏在成都時所輯。“史語所”去臺後,在臺灣出版《石刻史料新編》叢書,該稿收入叢書第三輯第三十二冊內,有編者按雲:“本稿據嘉業堂藏劉氏手稿藍格抄本,珍貴異常,本應置於四川省內,今特列入補遺篇內,。”前述《四川訪碑錄》,實即《燕庭金石叢稿》之“成都府”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