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黨參馬齒莧 生山楂 苦參 砂仁 陳皮 炒白術 茯苓 山藥 薏苡仁 白扁豆 茵陳 川撲 甘

黨參馬齒莧 生山楂 苦參 砂仁 陳皮 炒白術 茯苓 山藥 薏苡仁 白扁豆 茵陳 川撲 甘

李時珍稱甘草味“萬藥之王”,是壹種補氣益血,清熱解毒,緩和藥物藥性的中藥材,可以中和各種藥物。

在中醫處方中,甘草是最常用的壹味中藥。這是因為甘草具有調和諸藥的本領,被稱為“國老”,是當之無愧的“百搭之王”。甘草,別名國老、蜜甘、美草、蜜草、蕗草、靈通。味甘平,入心、肺、脾胃諸經,在現代中藥學中屬於補氣藥的範圍,具有補脾益氣、潤肺止咳、緩急止痛、緩和藥性的功效。需註意的是,3種情況下壹定要慎用。

甘草生者偏於清熱,炙者則偏於補中。

炙甘草是用生甘草與蜂蜜、水同炒制成。生甘草微涼,炙甘草微溫。甘草生用,可治咽喉腫痛,癰疽瘡瘍,還可解藥食之毒;炙用,可以治療脾胃虛弱,食欲不振,腹痛泄瀉,勞倦發熱,咳嗽氣短。

中藥古籍《神農本草經》將甘草列為上品,說甘草有堅筋骨、長肌肉、倍氣力及解毒之功。

中醫處方講究“君、臣、佐、使”,各藥相輔相成才有良效。

甘草在其中就經常扮演“佐”的角色,是各種藥物的“調味品”,藥方中常常離不了。

甘草的藥性緩和,可以與補藥、瀉藥、寒藥、溫藥、涼藥等各類藥物配合使用,並有調和藥性的作用。至今醫界多有“甘草調和諸藥”、“甘草和百藥”的說法。

故而不少人多習慣在中藥處方中加入甘草。但甘草藥性雖平,臨床也應重視配伍禁忌。

“十八反”中“藻戟遂芫俱戰草”不可不知。

清代名醫徐靈胎說:“誤用致害,雖甘草、人參亦毒藥之類也。”故臨床遣方用藥應深思熟慮,甘草之功在於甘而其弊也在於甘,要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