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的12月,隆冬在拉薩城日漸肆虐,妄圖封凍住稀松的泥土。位於林廓北路的西藏人民出版社就在這個時候成立了。作為西藏自治區唯壹的綜合性圖書出版社,它承擔著自治區政治、經濟、歷史、哲學、少兒美術、文化教育、醫藥衛生、文學藝術、自然科學、藏學研究、古籍整理、期刊等各類藏漢文圖書和全區中小學教材的出版任務。時光荏苒,西藏人民出版社走過了37個年頭,期間,也是與改革開放同呼吸、***命運的30多年。1978~2008,這30年在中國歷史上和中國新聞出版史上無疑都是壹個極為重要的時段,尤其是西藏的出版史。
告別鉛與火 迎來光與電
在新華書店,已是古稀之年的藏族老人拉巴正在翻看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壹些書籍。他和記者談起了對這些出版物的看法:“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拉薩買不到什麽書,之前只有寺院用傳統的木刻印刷印制的經書。像這樣方方面面介紹西藏人文、地理的書籍幾乎沒有。”他的看法應該是西藏出版業的壹個縮影。
現任西藏人民出版社社長、自治區新聞出版局副局長的劉立強告訴記者:“西藏和平解放前,沒有現代意義上的新聞出版事業,自西藏和平解放以來,西藏出版業從無到有逐步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圖書、報刊、音像出版業發展迅速,現已初步形成了壹個遍布全區的新聞出版體系。”自西藏人民出版社成立伊始便宣布了西藏出版必然淘汰落後的生產技術,積極引進和利用新技術,朝著出版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明需求的合格書籍的方向邁進。
由於受到當時歷史條件的局限,出版業經歷了壹個鉛與火的歲月。但從木刻印刷到鉛字,已然註定了新科技大軍的到來。上世紀九十年代,西藏迎來了具有革命性意義的兩樣東西——電和網絡,揭開了西藏出版的新華章。
改革開放帶來出版業的飛速發展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西藏人民出版社——這顆在隆冬季節生長出來的嫩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困境。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西藏人民出版社逐漸從被動的局面之中扭轉過來,從1998年的差額事業單位到2000年前後,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成功實現了從低效益到具備核心競爭力的轉型。出版的本版圖書從2001年的四五十個品種發展到2007年的350多個品種,銷售碼洋從2001年的220萬發展到2007年的1100余萬。30多年來,西藏人民出版社始終認真貫徹“立足西藏、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方針,堅持“以藏文為主、以普及通俗讀物為輔”的原則,已累計出版各類藏漢文圖書1.14萬多種、1.3億多冊,圖書產量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先後有300多種圖書在國內各種評獎中獲獎。其中《四部醫典系列掛圖全集》、《中國藏戲藝術》榮獲中國圖書獎。西藏人民出版社還在美國、法國、印度、尼泊爾、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成功舉辦了書展,反響強烈,社會效益顯著。
為全面準確地宣傳黨的民族、宗教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為挖掘整理、繼承弘揚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高整個藏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傳播科學文化知識,促進各民族間的思想文化交流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不斷創新中前進
經歷苦難的意義在於學會珍惜。對於眾多不利因素掣肘的西藏人民出版社來說,更懂得創新的重要性。劉立強告訴記者,從壹個需要政府補貼的事業單位到現在實現盈利,這壹步走得艱難不說,與領導班子的思想轉變和創新的工作方式是分不開的。
“這個階段其實是我們出版社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轉型的壹個過程。我們在2000年的時候總結了我們的出版方向和思路:首先要保證我們的出版是沒有問題的出版,就是要在‘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二為方針’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的指導下,找出符合西藏實際和特點的出版指導思想。在這麽多年的摸索和總結中,我們擬定了‘立足西藏、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宗旨。”劉立強向記者闡釋:“‘立足西藏’就是能滿足區內廣大群眾的生活需要;‘面向全國’就是對全國的讀者來說具有可讀性;‘走向世界’就是在世界範圍內具有版權交換貿易的價值。概括說來就是要讓出版走上壹條堅持正確輿論導向、追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適銷對路健康有序的發展道路。”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用成果證明了創新的重要性,證明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意義。
出版是西藏的壹扇窗口
西藏地域遼闊,歷史悠久,風土人情獨具特色,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在建築,繪畫、雕刻藝術、藏醫藏藥、天文星算、民間文學、歌謠舞蹈、史籍卷帙等諸多方面都有本民族優秀文化的典型傑作,為世人所矚目、所吸引、所向往,包含著極為豐富的圖書出版資源。目前,西藏人民出版社加大了對西藏旅遊、藏醫藏藥、高原綠色食品、西藏礦產資源、高原生態環境保護、民族手工業、農牧民實用科普知識讀物等支柱產業系列圖書的出版工作力度,正著手努力研究策劃出版壹批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印制精良、富有特色,雙效具佳的特色精品圖書,為區內出版業拓展國內外圖書市場。
展望西藏出版業未來
如今,高科技為辦公自動化提供了方便,隨著電子書的問世,下壹步,西藏人民出版社盯準了數字出版。“我們將籌備成立創意出版中心,利用現代技術,提升出版功能和手段。依靠人無我有的出版資源,引進藏漢通式的專業人才,緊緊圍繞科學發展觀,在圖書選題上統籌兼顧,實現種量平衡,滿足多層次、多形式、多樣式的需求,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劉立強向我們描繪他心中的藍圖。我們相信在全區新聞出版系統全體工作人員的不斷努力下,西藏新聞出版業的明天會更加絢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