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描述勤讀書的成語故事。

描述勤讀書的成語故事。

1,吊梁刺

東漢時,孫敬為了防止自己打瞌睡,把繩子的壹端牢牢地綁在橫梁上。當他讀累了,他就打瞌睡。當他頭低下來的時候,繩子會勒住他的頭發,會弄疼他的頭皮,馬上清醒過來,然後繼續學習。?

戰國時期,蘇秦讀書到深夜很累,經常午睡。他準備了壹把錐子,在他打瞌睡的時候,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就這樣,我突然覺得痛,自己清醒過來,然後堅持看書。

2、螢火蟲映雪

東晉的車胤從小聰明好學,家境貧寒。他經常點著沒有油的燈,他在夏天的夜晚捕捉螢火蟲來照亮夜讀。他的知識與日俱增,成為壹名著名的學者。

晉代的孫康,因為家裏窮,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有壹次下雪,他突然發現書上的字在雪地裏看得很清楚。從那以後,每次下雪,孫康都不顧寒冷,躺在雪地裏學習。時間長了,他的手和腳都長滿了凍瘡,但他還是用這種方式讀了很多書。

3.不要放開音量

三國時,夢露作戰勇猛,但他平時拒絕學習。孫權勸道:“妳應該讀點歷史和兵法,這樣才能更好地用兵。”並說:“漢武帝生在過去,放不下。”從那以後,呂蒙壹直勤奮自學,受益匪淺。

4.挖墻腳偷光

匡衡小時候,家裏很窮,他經常向別人借書。農忙期間,因為白天要工作,沒時間看書,只能晚上做。而且家裏太窮了,沒有油燈,我就把墻上的缺口剪開,借著鄰居家的燈光看書。匡衡學習如此努力,以至於他成了壹個很有學問的人。

5.打開書本是有益的

宋太宗·趙光義規定他每天至少要讀兩三卷《太平廣記》,並在壹年內全部讀完。有人勸他,整天忙於國事太累了。宋太宗回答說:“我非常喜歡讀書,我經常能從書中獲得樂趣。多讀書總是有益的。而且,我不覺得累。”

當時大臣們看到皇帝讀書這麽勤快,也紛紛發奮讀書,所以當時讀書的風氣很盛。宰相溥經常不讀書,卻孜孜不倦地讀《論語》,被稱為“半部論語治天下”。後來“開卷有益”成了成語,形容只要打開書來讀,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