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漢朝時烏孫國在5世紀為柔然鮮卑部落的壹支 所滅。其後裔已無從考證,已經融入中亞各國。
烏孫國是西漢時由遊牧民族烏孫在西域建立的壹個行國,位於巴爾喀什湖東南、伊犁河流域,立國君主是獵驕靡。前蘇聯學者認為烏孫文化是塞人(Saka,塞人即薩迦或塞克)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並稱塞──烏孫文化,烏孫文化時期是前300年-300年。亦有其他外國學者進行考古研究時為塞克文化及烏孫文化定下時限(Saka/Wusunperiod,前600-400)。
西漢文帝 時,被匈奴擊潰的月氏攻擊烏孫的牧地,烏孫族大敗,昆莫難兜靡 被殺害。匈奴冒頓單於 收留烏孫余部,孫兒軍臣單於 約於前113年指派獵驕靡 率領烏孫遠征伊犁河、楚河流域 的大月氏?,烏孫軍大獲全勝,隨後獵驕靡在那裏建立了壹個國家,以族名命名為烏孫國。匈奴通過烏孫間接控制了從伊犁河流域西抵伊朗高原的交通線。雖然軍臣單於死後,烏孫國便“不肯復事匈奴”,但是很長時間內壹直羈屬匈奴。烏孫國曾經是西域最強大的國家,後來與西漢建交,西漢宣帝時分裂為二,5世紀為柔然?所滅。
烏孫騎兵
二、漢朝時匈奴人最近後裔是蒙古族。北匈奴在西遷後在歐洲建立了國家匈牙利有待考證。
中國的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草原的遊牧民族,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沙漠,最初在蒙古建立國家,前215年秦始皇在位年間,被逐出黃河河套地區,東漢時分裂,南匈奴進入中原內附,北匈奴從漠北西遷,中間經歷了約三百年。內遷中原的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在中原建立前趙、北涼和夏等國家;北匈奴西遷康居。自漢武帝元光六年(西元前129年)起開始受到漢朝軍隊的攻擊,漢武帝元朔六年(西元前123年)匈奴將主力撤回漠北地區,至漢武帝元狩四年(西元前119)匈奴國已經完全退出漠南地區。漢元帝竟寧元年(西元前33),匈奴王呼韓邪向漢求親,王昭君出塞嫁與匈奴單於後,匈奴人已重新回到漠南,雙方依漢元帝永光元年(西元前43)的約定以長城為界;在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西元46)匈奴人受到烏桓人的攻擊北遷前的80年間,匈奴人壹直居住在漠南。匈奴人的最近後裔是蒙古族。目前蒙古國仍有8%的男性(16萬人)帶有匈奴人的Y染色體。
漢武帝所敗,退居漠北分裂為五部。漢元帝時,於五部呼韓邪和親。後在東漢時分裂為南北匈奴,南匈奴投降漢朝,北匈奴在西遷後消失在中國的古籍中。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建立了前趙政權。
北匈奴攻打拜占庭
北匈奴在西遷後消失後,三百年後4世紀西遷到了歐洲東部,並入侵東、西羅馬帝國的匈人(Hun)譯為"匈奴人"。歐洲的古文獻對此壹民族及其在歐洲的事跡有若幹敘述。但中國古代的匈奴人和歐洲的匈人(匈奴)是否有血緣關系或系同壹民族尚無定論。近年來使用DNA等測試手段也未能回答這壹問題。認為這兩個民族系出同源的最主要證據是北匈奴西遷和三百年後在歐洲出現的匈人時間上的吻合。兩個匈奴的種族、語系,至今仍未能考證。現代考古學只透過歐亞草原和中國北方出土的文物,了解此壹(或二)古民族的歷史。不過,近年有考古研究發現,原來認為的匈奴人分支成了歐洲的"匈奴帝國",但通過數十俱古代匈奴人屍體的DNA分析,歐洲匈奴人和中國的匈奴人並無直接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