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為基礎經過加工的書面語。最早根據口語寫成的書面語中可能就已經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壹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而絲綢價格昂貴、竹簡笨重且記錄的字數有限,為能在“壹卷”竹簡上記下更多事情,就將不重要的字刪掉。後來當“紙”大規模使用時,統治階級的來往“公文”使用習慣已經定型,會用“文言文”已經演變成讀書識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對白話文而來的,其特征是以文字為基礎來寫作,註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古文等多種文體。現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為了便於閱讀理解,壹般都會對其標註標點符號。
當人們使用“古代漢語”這個術語時,在不同的語境中賦予了它三個不同的含義:古代的漢語、上古漢語和文言。古代漢語首先是指“古代的漢語”。這就是說,鴉片戰爭以前漢族人所使用的語言都可以泛稱為古代漢語。古人的口語,我們是聽不到了,甲骨文,從甲骨文算起,這樣的古代漢語大約有三千多年的歷史。跟任何事物無不發展變化壹樣,語言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三千多年來,漢語有了很大的變化。根據漢語語法、詞匯和語音變化的情形,學者將古代漢語分為三個發展時期:上古期、中古期和近代期。上古期是指西元3世紀以前,即歷史上商、周、秦和兩漢時期;中古期是指西元4世紀到西元12世紀,即歷史上的六朝、唐和宋時期;近代期是指西元13世紀到19世紀,即歷史上的元、明、清時期。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離、行文簡練。
文言的特點,是相對白話(包括口語和書面語)而言的,主要表現在語法與詞匯兩方面。
壹、判斷句。
所謂判斷句,就是以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為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的句式。其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有時語氣詞“者,也”全不用。
如:
①“陳涉者,陽城人也。”(《史記.陳涉世家》)
——陳勝是陽城人。
②“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資治通鑒》)
③羿,古之善射者也。(《管子·形勢解第六十四》)
④“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⑤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
2.采用副詞“乃”“即”“則”“皆”“是”“誠”“為”等表示判斷。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又如:
①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②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③梁父即楚將項燕。現在我們也用“即”來表示判斷。
④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
3.采用否定副詞“非”表示否定的判斷。
如:“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③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
文言文中,有些語句的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這種句式就是被動句。其常見類型有:
1.“見”“……見……於”“於”表被動。
如:“吾常見笑於大方之家。”又如:
①臣誠恐見欺於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③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
2.“為”“為……所”表被動。
如:“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①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③為予群從所得。
④恐為操所先。
三、倒裝句。
文言中的倒裝句,是相對於現代漢語的句序而言的,基於此,我們將文言倒裝句式分為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主謂倒裝等。
1.賓語前置
所謂賓語前置,就是通常作賓語的成分,置於謂語動詞的前面,以示強調。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賓語。賓語前置通常分為四種情況。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大王來何操?” “微斯人,吾誰與歸?”
(2)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將賓語提前。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
(4)介賓短語中賓語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語後置
通常定語應該放置於中心詞的前面,但文言語句中卻有很多句子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壹也。”其中的“利”“強”都是後置定語。文言中的定語後置有以下幾種情況。
(1)用“之”使定語後置。如:“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2)用“者”的後置。如:“馬之千裏者,壹食或盡粟壹石。”
3.介詞結構後置
文言文中,介詞結構往往都會置於動詞後。如:“於富者”就是置於動詞後的介詞結構。
4.主謂倒裝
這種情況很少,往往是為了表示強烈的感嘆。如:“甚矣,汝之不惠。”“快哉,此風。” “美哉,我少年中國。”
四、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著省略成分的情況,對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於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句通常有:
1.省略主語。
(1)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產異蛇,(異蛇)黑質而白章。”
(2)承後省。
如:“沛公謂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3)自述省。
如:“(予)愛是溪,入二三裏,(予)得其尤絕者家焉。”
(4)對話省。
如:“(孟子)曰:‘獨樂(yuè)樂(lè),與人樂(yuè)樂(lè),孰樂(lè)?’(王)曰:‘不若與人。’”
2.省略謂語。
如:“壹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動詞賓語。
如:“可燒而走(之)也。”
4.省略介詞賓語。
如:“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之)掩戶。”
5.省略介詞“於”。
如:“今以鐘磬置(於)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希望我能幫助妳解疑釋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