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說: 甲金文象人眼目,金文或有將目形豎起,本義是眼睛。參見「臣」。 詳解: 甲金文象人眼目,金文或有將目形豎起,本義是眼睛。參見「臣」。
戰國文字繼承商周文字,壹般把目豎起。
另《古陶文匯編》所收「目」字字形即由《說文》古文所承。
《說文》:「目,人眼。象形。重童子也。凡目之屬皆從目。」
按傳世古書中,舜、禹、項羽、王莽等都是每只眼睛有兩個瞳孔的「重童子」,唯「目」字本義與「重童子」沒有關系。 甲骨文「目」可用作本義,指眼睛,如:
《合集》165正:「王其疒目」,指王眼睛有疾。
另「目」又可作動詞用,即用眼睛觀看、窺伺。
《合集》6195:「乎(呼)目方」,即命令偵伺國。
甲骨文「目」字還可用作人名或方國名。 金文「目」為族氏名用字,如目爵、屰目父癸爵皆作此用。 「目」在傳世古籍中除可解作眼目、觀看外,還可以用來指魚網的網孔。
《韓非子.外儲說右下》:「善張網者,引其綱,不壹壹攝萬目而後得。」
「目」由此引申出細目、要目等意思。
《小爾雅.廣詁》:「目,要也。」
《論語.顏淵》:「顏淵曰:『請問其目。』」 相關漢字: 臣 漢字反切聲母清濁部位聲調韻攝韻目開合等第目莫六明次濁唇入通東/屋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