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書屋”原名“三余書屋”。壽鏡吾先生在這裏坐館教書達60年。
1:壽鏡吾先生把三味書屋的辦學方向也作為子孫的人生指南,不許自己的子孫去應考做官,要甘於布衣暖,菜根香,品嘗詩書的滋味。如果當官為虎作倀,是害人害己。
2:而“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就是“三味書屋“真實含義。
3:“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當老百姓,不去當官做老爺;“菜根香”就是滿足於粗茶淡飯,不羨慕、不向往於山珍海味的享受;“詩書滋味長”就是認真體會詩書的深奧內容,從而獲得深長的滋味。
4:而之前的“三余書屋”的意思,取自魏人董遇所說:“為學當以三余,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晴之余”。
5:三余的意思是:冬天是壹年的農余時間(可以讀書),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時間(可以讀書),下雨的日子隨時有余(可以讀書)。充分利用壹切空余時間讀書。
6:“三味書屋”對比“三余書屋”就更多了家國情懷,壽鏡吾生前曾對後人說:“這三味的含義不能對外人說,也不能見諸文字,這是祖先韻樵公定的壹個家規,因為‘三味’精神有明顯的反清傾向,壹旦傳出去可能要招來殺身之禍。”
擴展資料:
(1)三味書屋是晚清紹興府城內著名私塾,也是魯迅12歲至17歲求學的地方,位於都昌坊口11號。塾師壽鏡吾(晚署鏡湖),是壹位方正、質樸和博學的人。他的為人和治學精神,給魯迅留下難忘的印象。
(2)壽鏡吾在這裏坐館教書達60年,從房屋建築到室內陳設以至周圍環境,基本保持當年原面貌。三味書屋是三開間的小花廳,本是壽家的書房。坐東朝西,北臨小河,與周家老臺門隔河相望。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董遇“三余”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