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先秦諸子散文的特點

先秦諸子散文的特點

先秦諸子散文的特點:

1、在思想內容上,先秦諸子散文都堅持獨立思考,各抒己見,放言無憚。如孔子提倡仁義禮樂,墨子主張兼愛尚賢,莊子主張自然無為,韓非子則大倡法術勢。

2、在文風上,先秦諸子散文各具個性和風格。如《論語》簡括平易、迂徐含蓄,《墨子》質樸明快、善於類推,《孟子》氣勢恢宏、辭鋒雄辯,《莊子》汪洋恣肆、文思奇幻,《荀子》渾厚縝密、比喻繁富,《韓非子》嚴峻峭拔、論辯透辟。

3、在語言上,先秦諸子散文都都善用比興,深於取象。如《莊子》“寓言十九”,引物連類,取象之深厚,為諸子之最。

4、在文體發展上,先秦諸子散文首先確立了論說文的體制。從語錄體的有觀點無論證,到論點明確、論據充分、邏輯嚴密、結構完整的專題論說文,顯示了我國論說文發展的大致風貌。此外,先秦諸子散文中壹些故事敘述,頗類小說,為後世的敘事文學提供了營養。

先秦散文是中國散文的發軔。主要保存在《尚書》、《春秋》、《左傳》、《國語》和《戰國策》中。包括《左傳》、《國語》等先秦敘事散文和《論語》、《莊子》等先秦說理散文。

先秦時期,文學與非文學的界限還不分明。當時的散文,只能說是與韻文相對的壹種文體,基本上是哲學、政治、倫理、歷史方面的論說文和記敘文,但由於它們具有較強的文學性,在中國文學的發展中產生過很大影響,因而被視為先秦文學的壹個重要組成部分。

擴展資料:

先秦散文分為兩大類:壹類是歷史散文,壹類是諸子散文。

壹般地說,歷史散文並不屬於文學的範疇。由於先秦時期純文學散文尚未出現,而歷史著作中的文字敘事、寫人非常生動、形象,語言也富於文采,對後世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所以先秦的歷史散文可以說是文學性較強的散文。

先秦的歷史散文,文學性不強的《尚書》、《春秋》可以不論,而以《左傳》、《國語》、《戰國策》為其代表。《左傳》也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與之並存的還有齊人公羊高的《春秋公羊傳》,魯人谷梁赤的《春秋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左傳》仿照《春秋》用魯國國君的世次編年,是壹部自成體系的獨立完整的歷史著作。成書於戰國初期,據說作者是魯國史官左丘明,全書近二十萬字,全面記載了春秋時代各國的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多方面的活動。

百度百科-先秦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