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安半坡遺址和河南單縣廟底溝遺址出土的彩陶代表了兩種不同類型的仰韶文化。人面魚紋是半坡彩陶最具代表性的圖案。可以發現,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先民,已經有了人、動物等復雜形體的基本表情,能夠準確地把握鵝蛋臉的表情和五官的位置、特點,但並不是寫實地表現出來,而是壹種接近圖案的圓形,頭發紮成高高的發髻或用羽毛、草穗等飾物裝飾。額頭塗上不同的顏色,發髻左右兩邊插上用對稱的羽毛或其他東西做成的流蘇魚形飾物。嘴角塗色,嘴巴多張開,眼睛大或閉。嘴的兩側還對稱地裝飾著由谷物、草穗和毛發制成的胡須或魚形飾物。整個圖案抓住了兩個最基本的關鍵:頭部裝飾和表情。用圓形、三角形、曲線等幾何形狀來把握人臉的形態特征,由線描和平繪構成。圖形本身的對比形成了強烈的裝飾意義。整個圖案充分表現了自然生活中人們祈求豐收、慶祝春天到來的豐富表現特征,表現了先民的社會生活和戰勝自然的信心。
人臉上的魚紋反映了原始時代人類在繪畫創作中豐富的想象力,具有重要的美學意義。引發了考古學家對人類面部魚類圖案所傳達信息的壹系列猜測。在古代,大約5000年前,誰創造了這些圖案,它們表達了什麽意義。在眾多猜測中,筆者認同圖騰理論,這也是目前認同的人很多的壹種說法。在原始信仰中,這個氏族的人被認為來自壹個特定的物種,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被認為與壹種動物有關。所以圖騰信仰和祖先崇拜是有關系的。在許多圖騰神話中,人們認為自己的祖先來自於某種動物或植物,或者與某種動物或植物有親緣關系,因此壹些動物和植物成為這個民族最古老的祖先,受到崇拜。在原始社會,由於人們的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在與自然接觸的過程中,往往無法理解自然的力量,產生恐懼和畏懼,希望有壹種超自然的力量來戰勝它。在與自然的鬥爭中,人類認識了許多與自己有關的動物、植物或無生命的物體。因為它們能造福人類,使人類得以生存,所以人們愛它們,崇拜它們。有的無法戰勝自然的力量,敬畏它,有崇拜;還有的人為了打敗其他氏族,想依靠某個神的力量,於是就把自己認為最強大的東西作為自己的圖騰來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