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在臘月二十三要送竈神上天,這個民俗的來源是什麽

在臘月二十三要送竈神上天,這個民俗的來源是什麽

小年,即每年農歷臘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竈王爺的節日。它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其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竈。除此之外,還吃竈糖的習俗,有的地方還要吃火燒、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竈的日子。據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竈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竈時,人們在竈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竈王升天的坐騎備料。

祭竈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在竈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裏講壞話了。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竈”的習俗,因此祭竈王爺,只限於男子。

祭竈的由來

祭竈的風俗,由來甚久。竈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壹位大神。記述春秋時孔丘言行的《論語》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竈”的話。

先秦時期,祭竈位列“五祀”之壹(五祀為祀竈、門、行、戶、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壹說為門、井、戶、竈、中雷;或說是行、井、戶、竈、中雷)。祭竈時要設立神主,用豐盛的酒食作為祭品。要陳列鼎俎,設置籩豆,迎屍等等。帶有很明顯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跡。

竈君的傳說

廿三竈神,也稱竈王、竈君、竈王爺、竈公竈母、東廚司命等,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司飲食之神。竈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說。後來又衍生出許多說法。晉以後則列為督察人間善惡的司命之神。

自人類脫離茹毛飲血,發明火食以後,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竈就逐漸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崇拜竈神也就成為諸多拜神活動中的壹項重要內容了。故《禮記·祭法》中“王為群姓立七祀”,即有壹祀為“竈”,而庶士、庶人立壹祀,“或立戶,或立竈”。

中國古代就有祭祀竈神的。魏晉以後,竈神有了姓名。隋杜臺卿《玉燭寶典》引《竈書》稱,“竈神,姓蘇,名吉利,婦名搏頰”。唐李賢註引《雜五行書》又稱,“竈神名禪,字子郭,衣黃衣,披發,從竈中出”。竈神初為女神,或稱是老婦,或稱是美女,說法諸多。

大約出於清代的《敬竈全書》則稱,竈君姓張,名單,字子郭,當屬男神。現在民間供奉的東廚司命定福竈君,是壹對老夫婦並坐,或是壹男兩女並坐,即竈君和竈君夫人的畫像。

中國道教興盛之後,曾借《經說》之論,將竈神說成是壹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時辰,善知人間之事。每月朔旦,記人造諸善惡及其功德,錄其輕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書”。後來就發展成了既有竈君爺爺,又有竈君奶奶之說。在不同的地區裏,竈君夫婦又由不同的人選來充當,同時伴隨著當地流行的民間傳說故事。

剪窗花

剪好窗花後貼在屋子裏,給家裏增添了許多過年的喜氣。

窗花圖案有各種動、植物、人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孔雀戲牡丹 ,獅子滾繡球 ,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

沐浴理發

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而沐浴理發的活動,多集中在小年前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