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長白山天池的長白十六峰

長白山天池的長白十六峰

長白山上的景觀多謂“鬼斧神工”的大自然造化。長白山群峰無數,最有名的是天池周圍的十六峰。當時武穆納只看見其中五峰:“山頂有池,五峰圍繞,臨水而立”劉建封上山始命名十六峰。這十六峰是由火山噴發物堆積而成的環狀山嶺,和由花崗巖組成的山峰林地貌形成強烈的對比。

公元1908年,也就是清朝光緒三十四年,清末秀才奉天候補知縣劉建封奉旨勘查長白山。歷時4個月的實地踏查之後,除《長白山三江源流考》等官方報告,還撰寫了《長白山江崗誌略》。

劉建封是秀才,又是詩人。盡管考察十分艱苦,甚至有生命危險,面對祖國雄奇的山水,常常情不自禁地吟詩,興致勃勃地為各山峰命名。他說:“遼東第壹佳山水,留到於今我命名。”《長白山江崗誌略》的開篇,即為長白山的奇峰起了名字:“長白山,古不鹹山也。……中有天池,環池多奇峰。大者有六:曰白雲、曰冠冕、日白頭、曰三奇、曰天豁、曰芝盤。小者有十:曰玉柱、曰梯雲、曰臥虎、曰孤隼、曰紫霞、曰華蓋、曰鐵壁、曰龍門、曰觀日、曰錦屏。”並繪有詳細的地形圖,標註了十六峰的位置。這是壹件十分了不起的貢獻。

長白山在自己特殊的巖性、構造的基礎上,由多種外營力塑造了獨特而奇異的地貌景觀,如環抱天池的十六峰、斷巖、削壁、自鳴壁(因寒凍風化,在火山口內壁聽到的巖石劈裂的響聲),裸露的蟾巖、巖龕、凹穴、冰鬥、U形谷,兩壁直立的嶂谷、槽溝、豁口、峽谷、倒石堆、怪石、石流扇等等。這些奇特的峰巒坡谷是內力因素、外力因素、構造基礎和地表巖性的綜合體現,是長白山地貌自身歷史演變的產物。因此,從觀賞角度看,長白山的奇峰、妙谷絕不與其他名山雷同,也不能為之代替。長白山十六峰是火山爆發後形成的長白群峰,有16座海拔在2500米以上的奇峰羅列在火山口的周圍。

它們是:“白雲峰”、“芝盤峰”、“天文峰”、“華蓋峰”;

“天豁峰”、“龍門峰”、“紫霞峰”、“鐵壁峰”;

“觀日峰”、“玉柱峰”、“冠冕峰”、“梯雲峰”;

“臥虎峰”、“孤隼峰”、“錦屏峰”、“白頭峰”。

這十六峰千姿百態,經過漫長歲月的風雨雕蝕,山峰嶙峋峭奇,姿態各異,有的如寶劍刺天、有的似少女梳妝、有的如雄鷹銜物,環列成壹個大圓周,或白或黃、或青或綠護佑著壹池碧水天池。

1960年建立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後,人以莫名奇妙的理由,將劉建封命名的十六峰做了壹些改動,把本來文雅的名字改成莫名其妙的名字!而這壹改動給後人增加了極大的麻煩。時至今日,就是管委會山上工作的人員也常常弄混;說不清楚各峰的名字。更害的遊人不得不浪費許多時間,研究不應該研究的峰名。現根據《長白山江崗誌略》、《安圖縣誌》、《撫松縣誌》等有關史料,以及後人的描述和山形的實際情況,綜述壹下十六座峰的出處和正名昭示天下。 孤隼峰位於天池東南,紫霞、三奇兩峰之間,海拔2711米,下有雞冠巖、仙人島等名勝。孤隼峰峰頂尖削峻峭,向西斜出,形似壹只孤傲的鷹隼,故名。

在《長白山江崗誌略》中,劉建封這樣描繪:“峰頂尖秀峭古,向西南斜而有力,形同孤隼,層山之中,特樹壹幟,令人望之而生獨立思想”。這山峰不僅僅像壹只孤傲俊美的鷹,同時,還能激勵人們昂首挺胸,獨立思考,直面人生。 白頭峰海拔2749米,是十六峰中最高的山峰。據《長白山江崗誌略》,白頭峰在天池南稍東。“東豐隆高起,上有孤石獨峙,形如佛頂”故命名為白頭峰。她坐落於中朝邊界的長白山天池和白頭峰,曾經是我國的神聖領土。天池位於長白山之巔,乃火山爆發鑄成的九峰圍合而成,最高壹座為白頭峰,歷史上中朝國界線在分水嶺東下20千米處,自南而北劃定。即使在日本統治朝鮮時期,天池也在中國版圖;且朝鮮建國時對此也是承認的。

1962年中朝蜜月時期,因特殊的緣故,白頭峰和壹半天池劃給朝鮮,朝方接收後的第二天,白頭峰便被更名為“將軍峰”,以紀念金日成。

揚眉有“長相守,到白頭,綿延的山嶺、皓白的雪域,妳用寬厚的胸懷、健壯的骨骼,展示著世間的大美,只有走進他的世界,妳才能感受到他雄渾的氣魄!常相思,到天池,高聳的群峰、冰封的世界,妳用渾厚的腰身、挺拔的雙肩,揭示著人間的至純,只有投入他的胸膛,妳才能體察到他潔凈的情懷”之詩! 位於天池西側,海拔2664米。因山體由青色玄武巖構成,又稱青石峰。此峰頂部五峰簇擁,狀若玉柱,有天欲墜、賴以擎天之感,故享有“長白玉柱”的美譽。因玉柱由青色巖石構成,又稱青石峰。玉柱峰頂有五個海拔2500米以上的柱峰,傾向天池。峭壁陡直、危聳,峰頂有貫通全峰的“壹”字大斷層。峰下側有較大的倒石堆和泥石扇。有高山杜鵑、越桔等組成的較豐滿的植被。夏秋群鹿多聚此吃草飲水。

歷史古籍已有天池十六峰的記述,之後又命名了落筆峰、不老峰、砥柱山。20世紀80年代,全國地名普查時又命名了天文峰、織女峰、使環抱天池奇峰數量達到了21個。其中3個峰為中朝兩國界峰,3個山峰今在朝鮮境內。 位於不老峰西,海拔2142米。因山體渾厚,以支柱群峰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