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解釋:外感病,表癥未解,水飲停聚,出現咳嗽、氣喘、發熱、畏寒、口不渴的,可用小青龍湯主治。若服小青龍湯後口渴的,是外寒得去,內飲得化,為病情將要解除的征象。
我們在讀《傷寒論》的時候,常會讀到“心下”這兩個字,所謂的“心下”指的就是胃的地方,小青龍和大青龍,在臨床上用在氣喘上用得很多,在這裏可以歸納壹下,平常不會喘,當天氣變熱的時候就開始喘,這就表示裏有熱,同氣相求,外面的天氣變熱,身體裏面的邪熱向外浮,所以病人就開始喘,這是大青龍湯證。
反之,平常不會喘,壹到冬天天氣變冷就開始喘,這就表示有裏寒,天氣變冷,身體裏的寒氣向外,也是同氣相求,病人就開始喘,這就是小青龍湯證。
到底是裏寒還是裏熱,我們也可以問病人是喜歡喝冷水或者是喜歡喝熱水,裏熱的肯定喜歡喝冰水,裏寒的肯定喜歡喝熱水,當我們知道這個以後,我們就可以用這個經方做為基礎方,當病人還兼有便秘的時候,加點大黃,芒硝,有失眠加壹點茯神、夜交藤,他還有腎虛加壹點腎虛的藥,等等,中醫的方子就是這樣來的。
所以小青龍湯證的病人,這時候有發熱的現象,但是不會口渴,表示裏面水很多。肺裏面有積水,水飲很多。
小青龍湯用發汗來把水去掉,把水去掉以後,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喝了小青龍湯會口渴的,就是水去掉了。常常病人嘔吐或有什麽病,病人吐掉或發汗發掉,病人開始口渴了,口渴就代表胃氣回來了,自己會痊愈,病自已會好。這個觀念我們也可以延伸到腎臟病的病人,腎臟病的病人,不流汗也不口渴,如果吃了藥以後,結果會發汗也會口渴,就是裏寒去掉了。
小青龍湯是由麻黃、芍藥、桂枝、半夏、細辛、五味子、幹姜、甘草,這八味藥組成,簡單的記,就是 麻芍姜辛,桂五草半 。我們在記中藥方劑的時候就采用這樣的方法去記,要好記得多,所以,學中醫的時候,裏面有很多小技巧。千萬不要死讀書,讀死書。
這個方劑裏在傷寒論中現在又看到兩味新藥,壹味細辛,壹味五味子,細辛是非常熱的藥,祛風散寒,行水開竅,既能外散風寒,也能內祛陰寒,同時止痛鎮咳的效果也不錯,在這裏必須提醒壹下,對於氣虛多汗的,血虛頭痛,陰虛咳嗽的這些禁用細辛。
細辛有毒,平常開細辛大既在三克左右。細辛很熱,對於裏寒很盛的人,就開細辛和幹姜,把裏寒祛掉,為什麽是用幹姜而不是用生姜,生姜是散胃裏寒,而幹姜是溫肺的。
五味子,酸苦甘辛鹹這個五個味道它都有,所以叫五味子,它的作用是養陰固精滋腎,保肝護肝,斂肺生津。在本草上說五味子潤肺,對咳嗽很厲害的效果很好,有時候咳得太厲害了,甚至有的會咳嘔,所以,就加了半夏,半夏也可以治療咳嗽,降逆,也可以去水,胸腔的積水半夏也可以祛,當然半夏主要是祛痰,所以,當半夏和五味子配伍的時候,半夏化痰,五味子止咳,化痰止咳就出來了。
細辛是壹味非常好用的藥,特別是滌水的能力很強,也就是說有蓄水的時候,這個水不是很大,對水很大的很強的水,細辛沒有用,也就是對水氣的水,用細辛很好,例如像有麻黃湯證的病人,在咳嗽的時候,喉嚨會癢,口不渴,這就是小青龍湯,喉嚨會癢,就是有水氣往上沖,這就是用小青龍湯中的細辛去除那個水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