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曾昭聰的已發表的主要論文

曾昭聰的已發表的主要論文

1.《洞口高沙方言中的三分指示代詞及其他》,《邵陽師專學報》1995年第4期;

2.《〈佛國記註譯〉指疵》,《安順師專學報》1996年第3期;

3.《〈清平山堂話本〉三家校點商補》,《貴州文史叢刊》1997年第1期;

4.《〈清平山堂話本〉詞語劄記》,《貴州大學學報》(社科版)1997年第4期;

5.《訓詁學的開拓性碩果》,《北方論叢》1997年第6期。

6.《〈清平山堂話本〉補校》,《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8年第1期;

7.《釋“管押”》,《辭書研究》1998年第3期;

8.《談〈說文解字〉對聲符示源功的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8年第4、5期;

9.《中國傳統婚禮中的“奠雁”習俗》,《文史雜誌》1998年第5期;

10.《從形聲系統與同源系統的關系看聲符示源問題》,《貴州文史叢刊》1999年第2期;

11.《〈釋名〉聲訓中的聲符示源功能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9年第4期;

12.《形聲字聲符示源功能及其研究意義》,《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版)1999年第5期;

13.《“年齡”探源》,《語文月刊》1999年第11期;

14.《〈清平山堂話本〉三家校點再補》,《古籍研究》1999年第3期;

15.《“二程語錄”詞語小劄》,《古漢語研究》2000年第2期;

16.《元明劇曲中“耨”的詞義文化探源》,《漢字文化》2000年第2期;

17.《釋“不間”》,《辭書研究》2000年第4期;

18.《黃永武〈形聲多兼會意考〉述評》,《語言研究》2000年第3期;

19.《王力先生有關形聲字聲符示源功能的研究述評》,香港《中國語文通訊》第55期(2000年9月);

20.《〈永樂大典戲文三種校註〉指瑕》,《古籍研究》2000年第4期;

21.《語言與文化的深層融合——讀〈古漢語文化探秘〉》,《臺州學院學報》2000年第4期;

22.《黃侃在形聲字聲符示源功能研究方面的貢獻》,《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0年第6期;

23.《從“陸九淵語錄”看〈漢語大詞典〉的若幹疏失》,《黔南民族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2000年第3期;

24.《〈原本玉篇殘卷〉中的同源字問題》,《漢語詞源研究(第壹輯)》,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

25.《原本〈玉篇〉中的語源研究》,《黔南民族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2001年第1期;

26.《宋儒語錄二種點校指瑕七則》,《書品》(中華書局)2001年第2期;

27.《形聲字聲符示源現象中的若幹特點》,《福州大學學報》(哲社版)2001年第1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1年第2期轉載;

28.《市語研究的碩果》,《古漢語研究》2001年第1期;

29.《人名禁忌及其文化內涵》,《華夏文化》2001年第1期;

30.《形聲字聲符示源功能研究價值論略》,《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版),2001年第2期;

31.《“二程語錄”在近代漢語詞匯史研究上的價值》,《貴州大學學報》(哲社版)2001年第2期;

32.《歷代萬卷樓及其藏書》,《華夏文化》2001年第2期;

33.《讀〈元本琵琶記校註〉劄記》,《古籍研究》2001年第2期;

34.《楊樹達先生有關“形聲字聲中有義”之研究述評》,香港《中國語文通訊》第58期(2001年6月)。

35.《〈寒山詩註〉劄記》,《書品》2002年第1期;

36.《“饅頭”的傳說及其語源辨正》,《民俗研究》2002年第1期;

37.《中國古代的石經及其文獻學價值》,《華夏文化》2002年第1期;

38.《〈古代漢語〉教改初探》,《大學教育教學研究》,汕頭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

39.《從詞源學史看宋代“右文說”的學術背景》,《古漢語研究》2002年第2期;

40.《〈清平山堂話本〉詞語選釋》,《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版),2002年第2期;

41.《“有請的”、“經紀人”的稱謂義》,《辭書研究》2002年第4期;

42.《關於聲符示音功能研究的思考》,《江蘇社會科學》(學術版)2002年第1期;

43.《中古佛經詞語零劄》,《廣州華苑》2002年第2期;

44.《談明清俗語辭書在當代大型語文辭書編纂方面的作用》,《貴州文史叢刊》2003年第1期;

45.《從中古佛經詞語看語文辭書的書證溯源問題》,《中南大學學報》(社科版)2003年第1期;

46.《同聲符反義同源詞研究綜述》,《古漢語研究》2003年第1期;

47.《古漢語同義詞研究的新創獲》,《廣州華苑》2003年第1期;

48.《中古佛經詞語與辭書書證溯源》,《臺州學院學報》(哲社版)2003年第2期。

49.《解讀故訓材料的科學方法》,《中國圖書評論》2003年第4期;

50.《評〈唐宋詞常用語釋例〉》,《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03年第3期;

51.《〈風月錦囊箋校〉詞語劄記》,《古籍研究》2003年第2期;

52.《從漢民族思維特點看聲符示源的理據》,《漢字文化》2003年第2期;

53.《唐傳奇〈玄怪錄〉〈續玄怪錄〉釋詞》,《唐都學刊》(社科版)2003年第3期;

54.《漢語詞源研究的現狀與展望》,《暨南學報》(哲社版)2003年第4期;

55.《中古佛經釋詞四則》,《語言研究》2003年第3期;

56.《〈小學考〉的學術價值》,《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社版)2003年第4期;

57.《讀明清俗語辭書劄記》,《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3年第5期。

58.《面對新世紀的訓詁學研究》,《中國圖書評論》2003年第9期。

59.《明代歌曲釋詞三例》,《中國語文》2003年第6期。

60.《〈古漢語同義詞辨釋論〉簡評》,《漢字文化》2003年第4期

61.《壹部富有特色的中國語言學史著作》,《中國圖書評論》2003年第12期;

62.《當代權威詞典應重視明清俗語辭書》,香港《語文建設通訊》第76期(2003年12月);

63.《解讀〈孟子〉同義詞研究》,《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12期;

64.《〈清平山堂話本〉詞語例釋》,《漢語史學報》第四輯(2004年1月);

65.《〈文史文獻檢索教程〉(介紹)》,《中國大學教學》2004年第2期;

66.《〈古辭辨〉在古漢語同義詞研究方面的成績與不足》,《東北師大學報》(哲社版)2004年特刊;

67.《漢語成語的佛教淵源》,《嘉應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

68.《釋“詛”》,《廣州華苑》2004年第1期;

69.《〈風月錦囊箋校〉補議》,《隴東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

70.《關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的論爭回顧》,《社會科學評論》2004年第2期;

71.《佛經音義研究的力作》,《中國圖書評論》2004年第7期;

72.《〈爾雅·釋詁〉郭璞註中的雙音詞》,《古籍研究》2004年卷上(總第45期);

73.《古漢語文化同義詞的辨釋價值》,《南陽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第7期;

74.《漢譯佛經與漢語詞匯》,《華夏文化》2004年第3期;

75.《〈慧琳音義〉中的詞源研究》,《韶關學院學報》2004年第10期;

76.《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詞源學史述略》,《暨南學報》2004年第6期;

77.《當代大型辭書書證晚出詞條舉例——以見於明代歌曲中的詞語為例》,香港《語文建設通訊》第79期(2004年10月);

78.《近代漢語研究的世紀總結》,《中國圖書評論》2004年第11期;

79.《古漢語文化同義詞研究的歷史、現狀與展望》,《煙臺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2004年第4期;

80.《古漢語文化同義詞研究方法芻議》,《漢語史研究集刊》第七輯,2004年12月;

81.《面向應用語言學的漢語詞源研究芻議》,《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82.《話說“鳳凰”》,《文史知識》2005年第1期;

83.《中古佛經中的字序對換雙音詞舉例》,《古漢語研究》2005年第1期;

84.《中古佛經詞義抉要》,《鹹陽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85.《中古佛經中的委婉語考析》,《廣州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年第2期;

86.《墓誌的語言學闡釋》,《中國圖書評論》2005年第4期;

87.《〈齊民要術〉有關“得名之由”的探討》,《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年第2期;

88.《郭璞的語言學成就》,《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年第2期;

89.《中國古代宗廟稱謂詞義辨析》,《廣州華苑》2005年第1期;

90.《王力〈古代漢語〉教材指瑕》,《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2005年第3期;

91.《〈酉陽雜俎〉中的詞源探求》,《甘肅社會科學》(綜合版)2005年第3期;

92.《“牽礱”小考》,《中國典籍與文化》2005年第3期;

93.《魏晉至唐五代筆記雜著中的詞源探討略評》,《廣西社會科學》2005年第8期;

94.《郭璞〈爾雅註〉中的詞源研究述評》,《南陽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8期;

95.《古代的“巫”及相關職業》,《華夏文化》2005年第3期;

96.《〈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南方草木狀〉中的詞源探討述評》,《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年第4期;

97.《〈顏氏家訓〉中的詞源探求》,《廣西社會科學》2005年第11期;

98.《歷史上的漢語教科書——讀〈朝鮮時代漢語教科書叢刊〉》,《書品》2005年第6輯;

99.《壹種特殊的文化詞語——數詞詞素參與構成的詈詞特點及其語源分析》,《漢字文化》2005年第4期;

100.《〈抱樸子內篇〉詞語零劄》,《甘肅社會科學》(綜合版)2005年第6期;

101.《面向海外兼讀制研究生的古代漢語教學研究》,《暨南高教研究》2005年第2期;

102.《十年來道教典籍詞匯研究綜述》,《滁州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第二作者);

103.《楊樹達先生漢語詞源研究述評》,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二輯,2005年1月;

104.《徐鍇〈說文解字系傳〉中的詞源探討述評》,《綿陽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6期;

105.《佛經詞匯研究的重要成果》,《漢語史研究集刊》第8輯(2005年12月);

106.《佛經音義研究的最新成果》,《書品》2006年第1期;

107.《關於近代漢語詞匯研究的斷想》,《貴州文史叢刊》2006年第2期;

108.《〈漢語縮略研究〉讀後》,《滁州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109.《宋代筆記〈雲麓漫抄〉中的語言研究》,《廣西社會科學》2006年第4期(第二作者);

110.《漢語詞匯史研究的新嘗試》,《浙江萬裏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第二作者);

111.《魏晉至唐代經註中的詞源探討述評》,《北方論叢》2006年第3期;

112.《理據——語言研究的新課題》,《中國圖書評論》2006年第5期;

113.《〈古辭辨〉簡論》,《辭書研究》2006年第2期;

114.《專書詞語考釋與近代漢語詞匯研究》,《宿州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115.《〈抱樸子內篇〉詞語小劄》,《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6年第4期;

116.《當前大學生畢業論文寫作現狀的調查與對策》,《暨南高教研究》2006年第2期;

117.《〈南村輟耕錄〉與漢語史研究》,《漢語史研究集刊》第九輯,2006年12月 (第二作者);

118.《“打牙祭”探源》,《黔南民族師院學報》2007年第2期;

119.《品讀〈語文叢稿〉》,《書品》2007年第3輯;

120.《顏師古〈漢書註〉中的詞源研究述評》,《古漢語研究》2007年第2期;

121.《玄應〈眾經音義〉中的詞源探討述評》,《語文研究》2007年第3期;

122.《漢語詞源學史研究的現狀與反思》,《煙臺大學學報》(哲社版)2007年第3期;

123.《讓辭書更完善——讀〈漢語大詞典商補〉》,《貴州文史叢刊》2007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