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易經》是我國最古老的壹部占筮書,同時也是壹部凝結著遠古先民睿智卓識的哲學著作。它以象征陽的“陽爻”和象征陰的“陰爻”為基本符號,八卦及由八卦中任意兩卦交相疊合而成的六十四卦為基本圖形,通過對這些卦象的解釋,闡述了事物和現象生成變化的法則。從古至今釋《易》之書如恒河沙數,但是也許只有本書才是最適合當代人看的。
本書是臺灣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有關《易經》的講記。其中,前部分主要介紹了《易經》的壹般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壹些問題。後部分著重解釋了六十四卦(始“乾卦”,終“未濟卦”),而以對“乾卦”的解說為最詳。內容包括:卦名、卦辭、爻辭,以及解釋它們的《彖辭》、《象》、《文言》等。具有深入淺出、通俗易曉的特點。
這是壹部引人入勝的書
《易經》本來是壹部引人入勝的書,但這必須要先能入乎其內才可,初學者能像讀武俠小說壹樣,那麽傳神、那麽專註、那麽引人入勝,實在是曠古以來僅有的第壹部易學著述,這證明了《易經》“乾以易知,坤以簡能”的說法是不錯的,但也唯有真正懂得了《易經》的人,才能深入淺出,引喻舉譬,說得這麽清楚,這樣明白,毫不隱僻含混,勉強湊合。本書引人入勝處,即在透過作者淵博的學識,把握了歷史發展的趨勢,將人事與自然法則、歷史規則結合為壹。南先生以其極為嚴肅的治學態度,輕松的口吻,網羅逸聞,探玄尋秘,透露了《易》的消息與秘密。
這是壹部人人讀得懂的書
始所周知,《易經》的難識難懂,由於象數的失傳,本來艱澀的詞句,幽晦不明的含義,已經造成了後人學《易》極大的文字障礙,復加以後世治《易》者紛歧不壹的說法,使《易》愈以難識難曉了。南先生以其真知灼見,透過時代思潮與他豐富的人生經驗,像寫小說壹樣,極其平易地幫助我們解開了幽晦艱澀的苦結,使人人易知易曉,為青年學子、社會大眾,牖啟了壹條嶄新的學《易》門徑。三聖心法,雖不敢說已由此可窺可見,但確已破解了千古以來學《易》的謎結。
這是壹部融義理象數為壹的書
世人說《易》,有所謂“義理之學”者,有所謂“象數之學”者。義理之學是偏重人文的,這自晉朝的王弼開始,王弼主張掃彖,所謂“得意而忘彖,得彖而忘言”,宋儒附之,遂使象數之學,隱晦了好幾個世紀。象數之學,偏重心靈玄秘,是探睛索隱,尋求前識的學問,亦即近代所謂的心靈學、神秘學之類,在人們心理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兩種思想,極其涇渭,前者形成士大夫的獨家殿堂,後者流入江湖,往往成為江湖術士混飯吃的工具。不知古人象數之學,本為演繹自然、闡明《易》理而設,如所謂“懸彖著明”,使人們透過了“象”的啟示達到“明”的境地,明白事的悔吝,動的休咎。人們十。何才能見了這個彖而知所趨避?那必須要透過壹種特殊的方法與程序,這個方法,各家不同,有管輅虞翻的、有焦贛京房的、有邵康節的……但他們的基本原理卻是壹樣的,也都是彖、理、數的綜合運用而已。
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不就是和《易經?系傳》所說的“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的道理是壹樣的麽?《易經》的壹切作為,都是在“明於憂患之故,以前民用”為目的,可知後人執象數而棄義理,失去了古人作《易》的本旨,必將流入“其蔽也賊”的後果,掃彖而得意,也明顯地違背了《易經》“潔靜精微”的精神。
這是壹部與人人有關的書
前面說過,《易經》是為人事而設,這點《易經?系傳》“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以通天下之誌,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已說明了壹切,所以盡管《易經》包羅了天地間的壹切學問,但這些莫不與人事有關,古人“不學《易》不可為將相”的話,雖然不錯,但將相畢竟是蕓蕓眾生中的極少數,“百姓日用而不知”,可見《易經》是與社會大眾人人有關的了,也可以說上至將相,下至幾庶,幾天地之間的莫不與《易經》有關。南教授在本書中說明了支為什麽止於六,人生的歷程,也是如此,壹個卦的六支,往往就是壹個人壹生各個階段的指標,也可以說是人生經歷的寒暑表,這中間已包括了亨通的、困阻的、危殆的、復蘇的種種事實與啟示。固然《易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支,四千九十六卦之,無壹不為人事而設,但這多是告訴占者占得此卦此爻如何如何,本書作者卻明白地指出了不待占而知的全部人生,每壹個時期,每壹個階段,所應遵循的法則與規範。
這本書告訴了我們學《易》的捷徑與秘訣
近代科學,關於學習的方法有著很多研究,教育家們希望能透過這種研究,來訓練記憶,幫助學習,對於近代的教學活動,助益很多。但是生活在過去的人,在學習上便沒有這樣方便與幸福了,他們只有壹個方法--老師教,學生學。聰明的人在吃足苦頭之後,也往往會悟出許多科學的方法與技巧,來幫助學習,便利記憶,但他們卻又不把這些方法告訴後人,使後來的人照著他們原來的路子去摸索,去碰撞。當他們吃足苦頭後,又悟出了許多新的方法與技巧,也不告訴他們的學生,仍舊讓他們自己去摸、去碰。我們的教育就是在這樣情形下,不知道使後世學子多走了多少冤枉路。邵康節學《易》於李挺之,就有過這種故事。當時邵康節向李挺之學《易》,邵康節請求李挺之給他壹點提示,不必明白說出內容即可。李挺之告訴了他“壹二三四”幾個數字,邵氏在易學上從此自成壹家,在易學上的成就,可謂中世紀末的第壹人。
在本書中壹開始,南教授即將他個人過去學《易》所吃的苦頭,不厭其詳地告訴大家,他毫不保留地把他因而知之的方法與心得,明明白白地告訴讀者。如果我們不學習《易經》則已,假如我們打算拿《易經》來玩玩,有關《易經》的壹些基本知識,如卦名、卦序、八宮卦變、六十四卦方圓圖等,卻必須詳知熟記。本書中有很多學習《易經》的技巧與要領,使我們可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書告訴了我們學《易》的千古不傳之秘
《易經》對世人來說,始終是壹個謎,多少人被它所吸引、所迷惑,尤其歷史上那些用《易》的大家,對後世的誘惑力,實在太大了。家喻戶曉的諸葛亮、李淳風、劉伯溫等自不待言,後漢的司馬季主、焦京師徒,三國的管輅,晉朝的虞翻、郭璞,宋朝的邵康節等,可以說代有奇人。在歷史的記載中,這些人都有前知的能耐,但他們的方法,卻湮而未傳。後世雖有火珠林、金錢課之法,也有黃金策--明胡宏著--之述,但求之於昔日蔔者之如響斯應,則已不多見了。因之象數之學,遂流為江湖人士覓食之術,為士人所不茍同。其實江湖術士覓食者流固多,但亦不乏高世貴人之風者,至其術則類於莊子講僻統的故事,“有以封者,有以氵並氵辟糸光而終其生者”,下面我們舉壹則有關漢朝管輅的故事:
石苞是鄞郡掌理農業的官員,問管輅說,妳們同鄉有壹個人叫翟文耀,會隱身術,是否可信?管輅說,這是陰陽避匿之數,如果知道了這個方法,即山河大地,皆可隱藏,何況壹個人在變化之內的七尺之軀,散雲霧可以隱身,灑金水可以滅形,術足數成,這是很容易的事……
但這卻不是很容易的,本書中到處都散發了個中消息,要在有心者去捕捉去尋覓它了。
總之,本書可說是南教授學《易》的心得報告,其中揭發了很多千古不傳的秘密,也有些是他個人獨到的創見與發明,雖不敢說已得三聖之秘鑰,但卻把《易經》與我們人生的關系,更拉近了壹步。如同前面說過,《易經》是與人人有關的書,透過本書的問世,我們希望人人都能獲得《易經》的幫助,無論妳是政治家,企業界的領導人,抑是初出茅廬被領導的上班族,是“潛龍勿用”的在校學生或“飛龍在天”的功成名就、爬上事業巔峰的大家……本書對妳趨吉避兇,走上成功之路,永享成功的果實,都會有著極大的幫助和影響。
南懷瑾先生1918年誕生於浙江溫州樂清壹個世代書香之家,抗日戰爭時期投筆從戎。後赴臺灣執教,執教於臺灣文化大學、輔仁大學。又遠赴歐美國、歐洲等地,考察講學。門生**遍天下。先生長期精研國學,讀書數十萬卷,於佛、道、儒皆有精深造詣,兼通諸子百家、詩詞曲賦、天文歷法、醫學養生諸學,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理解,學貫中西,著作等身,堪稱壹代宗師,在中西文化界有巨大聲望。
南懷瑾先生關心國家統壹、民族振興大業,壹生致力於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近年來,以望九高齡,仍奔走各地,建立學堂,講解傳授,為弘揚、傳承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粹盡心盡力,其成就貢獻,舉世稱譽;其執著精神,感人至深。
南懷瑾先生精通易理,社會大眾往往有稱贊其為“當今易學大師”者,然其講解易經課程,卻是深入淺出,平易近人,幾乎把高深的易理說得人人都懂,還有他異於古今學者獨特的妙悟勝解,說是綜羅百家精要亦可,說是成壹家之言亦可。本書為其隨心所講的講記,整編而成,相信必大有助於初學易者及深研易者之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