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老子三章原文和翻譯

老子三章原文和翻譯

老子三章原文和翻譯如下:

1、原文:不上賢①,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②,使民不為盜③;不見可欲④,使民不亂。是以聖?之治也,虛其?⑤,實其腹,弱其誌⑥,強其?,恒使民?知、?欲也。使夫知不敢⑦、弗為?已⑧,則?不治矣⑨。

①上賢:上,同“尚”,即崇尚,尊崇。賢:有德?、有才能的?。

②貴:重視,珍貴。貨:財物。

③盜:竊取財物。

④見(xian):通“現”,出現,顯露。此是顯?,炫耀的意思。

⑤虛其?:虛,空虛。?:古?以為?主思維,此指思想,頭腦。虛其?,使他們?空虛,?思?欲。

⑥弱其誌:使他們減弱誌?。削弱他們競爭的意圖。

⑦敢:進取。

⑧弗為:同“?為”。

⑨治:治理,此意是治理得天下太平。

2、譯文:不推崇有才德的?,導使?百姓不互相爭奪;不珍愛難得的財物,導使?百姓不去偷竊;不顯耀?以引起貪?的事物,導使民?不被迷亂。因此,聖?的治理原則是:排空百姓的?機,填飽百姓的肚腹,減弱百姓的競爭意圖,增強百姓的筋?體魄。

經常使?百姓沒有智巧,沒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也不敢妄為造事。聖?按照“?為”的原則去做,辦事順應?然,那麽,天才就不會不太平了。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壹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許多問題依然混沌未解。生卒年不詳,據《史記》等多部古籍記載,老子是春秋時期的陳國苦縣人(今河南省鹿邑縣)。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並稱“老莊”,後被道教尊為始祖,稱“太上老君”。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老子傳世作品《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