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
西晉武帝司馬炎太康年間,汲郡的戰國墓中挖掘出壹部古籍《竹書紀年》,裏面有壹篇記載了商朝的開國功勛伊尹的事跡:“仲壬崩,伊尹放大甲於桐,乃自立。伊尹即位,七年,太甲潛出自桐,殺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奮,命復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
這壹下麻煩來了,要知道伊尹歷來是被儒家稱為賢相的,現在倒好,成了亂臣賊子了。
那麽,《竹書紀年》中記載的伊尹是真實的嗎?
我們先來看看《竹書紀年》這本書吧。
實際上,《竹書紀年》是來自壹本出土文獻《汲冢竹書》的。不過,與如今的出土文獻不壹樣的是,它是西晉時期有人盜墓時發現的竹簡。
剛開始的時候盜墓賊並不知道這些是什麽東西,就順手想拿來當火把。還好此事傳到晉武帝耳裏,他派最好的人來整理這些竹簡。
這批竹簡的內容十分豐富,其中記錄歷史的就叫《竹書紀年》。正是由於該書內容豐富,於是晉漢時期很多人寫書時都將它作為參考書。如司馬貞的《史記索隱》、十三經裏的《左傳正義》、酈道元註《水經》、郭璞註《山海經》等等。
但讓人嘆息的是,這本好不容易搶救性發掘出來的書就消失了。但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視,朱右曾先將把引用了《竹書紀年》的句子從茫茫書海中壹句壹句摘出來,輯成壹書的是朱右曾,寫成《汲冢紀年存真》,並且高度贊揚了《汲冢紀年》的價值。王國維看到《汲冢紀年存真》,也認為朱右曾確實有才,且該書的價值也很高,於是又在此基礎上寫出《古本竹書紀年輯校》。
我們再來看看伊尹這個人。
據《尚書》、《墨子?尚賢下》、《楚辭?天問》、《孟子》、《呂氏春秋。本味》和《史記》等史書及古籍記載:伊尹是夏朝末年有莘氏(山東曹縣)的家奴,很有謀略,之後作為陪嫁隨同有莘氏女去到商湯處。湯先任命他做廚師長壹類的小官,之後塔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贏得了湯的賞識,被委以重任,在鳴條戰鬥中壹戰成名,滅掉夏桀,開創商朝基業。
湯逝世後,他先後扶立並輔助其子外丙、仲壬二王。仲壬去世後,他又扶立湯的孫子太甲為王,但太甲繼位後沈湎歌舞升平,不理朝政。伊尹屢次勸諫無效後,幹脆將太甲送往湯於桐的陵墓旁建造的宮舍裏居住,也方便讓他反省,史稱“伊尹放太甲”。三年後,太甲改邪歸正,伊尹親自攜帶君王的冠冕服飾,去桐宮迎他回京城,並歸還大政,自己還是做相。其實,伊尹壹***輔弼了商朝五代帝王,直到太甲的兒子沃丁在位時才去世,享年壹百多歲。
後人更是將他尊崇為中國歷史上第壹位賢相。
壹個是可信度較高的史書,壹個是被歷代奉為賢相的伊尹,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伊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