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龍舟文化具有怎樣的內涵?

龍舟文化具有怎樣的內涵?

在很久很久以前,廣西賓陽鄒圩沒有河流,只有壹條又小又臟的水溝。有壹天,有個打魚人在水溝裏網住了壹條小蛇。這條小蛇十分奇特,尾部有9片閃耀的鱗片。當魚人把手觸向鱗片時,蛇眼裏閃著乞求的光芒,十分可憐。

漁人頓生惻隱之心,撫了壹下它的鱗片,就把它放回了水溝。誰知那9片鱗忽然落了,小蛇長身而舞,化為壹條小龍。

原來,它是壹條上天的神龍,因觸犯了天條,受玉皇大帝處罰,變成這副模樣,它的尾巴上被加了9把鎖,就是小蛇尾上的9片閃耀的鱗。

玉皇曾言:“這鎖要打開,除非得到人的陽氣。”剛才漁人無意中竟打開了小龍身上的千年枷鎖。小龍為了感謝漁人,在水溝裏不停地翻動,並從口裏不停地噴出水來,灌註在小水溝裏。慢慢地小水溝變成了大河,也就是後來的鄒圩清水河,河水為鄒圩帶來了五谷豐登。

為了紀念這條神龍,人們把沿河的村子稱為龍頭寨、上龍首等名字。在神龍升天這壹天,也就是端午節,舉行賽龍舟,以示慶賀。

龍舟競渡作為壹種文化,還有壹種傳說是由龍圖騰崇拜的宗教祭祀活動不斷發展而來的,後來用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等先賢誌士,起到傳承我國的古老文化,凝聚民族精神的作用。

遠古時在我國南方曾分布著大大小小許多部落,他們大多具有某些***同的文化特征,就是崇拜龍圖騰,故被統稱為吳越人。吳越人善於駕駛獨木舟,他們以蛟龍為圖騰。圖騰祭祀也就是龍舟競渡最早的文化遺存。

早在7000多年前,遠古先民已用獨木刳成木舟,加上木槳劃舟。我國較早的文學經典著作《淮南子·齊俗訓》記載:

胡人便於馬,越人便於舟。

我國最早有關龍舟的記載,見於先秦記述周穆王事跡的古書《穆天子傳》:

天子乘鳥舟龍舟,浮於大沼。

在很久以前,南方水網地區的人們就常以舟代步,以舟為生產工具和交通工具。人們在捕捉魚蝦的勞動中,比水產品的收獲量。人們在休閑時相約劃船比速度,寓娛樂於勞動生產及閑暇中,這是遠古競渡的雛形。

神話傳說古代吳越人是以龍為圖騰的民族。我國古籍《說苑·奉使》等說吳越之民有“斷發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這種習俗的文化底蘊來源於對龍圖騰的崇拜。

後來吳越人民為表明自己是“龍”的後裔和對龍祖的尊重